疫苗|日日温习演练,也会多出从容和自信( 四 )


廖阔:特雷弗·诺亚写的《天生有罪》 , 脱口秀演员的母亲教会孩子如何用幽默与微笑对抗世界 。 故事社会背景是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 , 很多痛苦难受的时刻 , 都在作者笔下轻快地翻篇了 。 痛苦对于能够化解的人是笔独特的财富 。
比尔·布莱森的《全民发呆的澳洲》 , 今年读书以来最喜欢的作者 , 每本书都加入了阅读清单里 。 虽然这只是一本游记 , 但像我这样居住在澳村的异乡人也能感同身受 。 疫情期间 , 尤其可以感受到澳大利亚发呆的慢生活 , 正如作者笔下写的“完完全全沉溺在那些全凭自己做主的细枝末节当中” , 这种慢悠悠 , 想着先晨浴还是先早餐的思考闲暇 , 其实是正享受着人生 , 宁静祥和 , 妙不可言 , 预习着耄耋之年的光景 。
肖淼晨:今年学着听了几场交响乐 , 非常美妙 。 不仅是音乐本身 , 音乐厅的环境、气氛 , 总能让人度过一个个难忘的周末夜晚 。 今年也系统地看了黑泽明的电影 , 讲故事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可能也就是这样了;另外讲述二战的电影今年也看了不少 , 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几乎每天看一部 , 俄罗斯的、美国的、法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都有 , 都很好看 。
任淼淼:推荐几个瑞典作家合著的书《事实》:用数据思考 , 世界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 。
还有一部电影《波斯语课》 。 如同犹太诗人保罗·策兰在《死亡赋格》中描述的那样 , 在二战集中营 , “把死亡曲奏得更好听些!死神是来自德国的大师” , 但是生的欲望让主人公凭空编造出一门不存在的语言 , 而真正使他活下去的信念是内心的温良和使命感 。 2021年最好的德语电影 , 没有之一 。
7.如果有时光机 , 2021是否有哪一刻 , 是您想重新来过的?具体说说什么理由?
廖阔:2021并没有这样的时刻 。 如果有什么想要重来的一刻 , 应该会挑一天没有家庭、工作的日子 , 无需为没有尽责而心怀愧疚 , 没有一点点被需要的紧迫 , 享受只有自己的时间 。 国外把这个时间叫Me Time(自我时光)——和任何人都无关 , 只属于自己的时间 。 人自出生 , 自我时间就额外宝贵 , 疫情居家办公也使得工作和私人生活界限模糊 , 母亲这个角色更是没有下班时间 , 妻子也只是婚姻生活中的一方 , 无论是甲方(家中领导)、乙方(地位被动)抑或平起平坐 , 都有着要承担的责任和家庭分工 。
肖淼晨:应该是Omicron出现前的一个月 , 那时感觉疫情已经过去 , 我开始和朋友讨论度假、恢复健身 , 世界充满重启的力量 , 不过Omicron一来 , 一切又回到原点 。
任淼淼:生日那天 , 根据想象中的方法给自己做了一道烤鸭腿 。 开始肉没煮熟 , 之后又给烤老了 , 肉吃起来像胶皮 , 吃完还不消化 。 重来一遍的话 , 一定要上网搜菜谱 , 不能想当然地瞎弄 。
8.马上就到2021年的最后一天了 , 您有最想说却没有说出口的一句话吗?是什么?对谁?
廖阔:可能是和工作相关的话了 , 很想对国内电商产业说:“不要内卷了 。 ”工作中常会碰到要选择报名一些平台活动 , 尤其是那些动不动要求低于成本价才能上的头部主播 , 每次报名都觉得自己工作的小品牌是陪跑用来压价大品牌的工具 。 这个混浊的内卷 , 时常让我觉得 , 复杂的低价玩法是对消费发展的伤害 。 低水平无意义的重复 , 不断地破价 , 只会把一家又一家企业赶到没法思考更高价值的层面 。
肖淼晨:应该没有吧 , 想说的随时都说了 。
任淼淼:我想对一起每周网上打卡学习的小伙伴们说 , 有你们的陪伴和互相督促 , 才能让我今年的flag屹立不倒 。 习惯开始于强迫 , 但一旦形成 , 学习也会上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