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日日温习演练,也会多出从容和自信( 二 )


任淼淼:想家 。 身在国外 , 因为疫情两年半没有回国 。
自处 。 习惯并开始享受一个人的独处时光 。
热望 。 坚信疫情总会过去 , 可以和家人喜极相拥 。
2.这一年 , 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 但以您的慧眼来看 , 它给社会带来的正向的启示是什么?如果有 , 说说您的经历或看法 。
廖阔:澳大利亚有一项研究调研了一千多位疫情地区的人 , 发现70%的人还是认为疫情有积极正向的启示 。 三个最常见的正向启示及其认可人群占比分别为:更多家庭时间(33%)、工作更灵活(29%)和平静生活(19%) 。
澳大利亚的疫情反反复复得已经让人有些麻木了 。 疫情刚开始 , 大家还会紧张和规避出行 。 等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 , 政府解禁 , 大有“病树前头万木春”之感 。 短短两年内 , 澳大利亚经历了封锁国境、疫苗推广、宵禁限行这些有力行动 , 同时还被行业罢工、违令聚会等困扰 。 助力和阻力 , 政府和民间 , 几乎月月都有推拉摩擦 。 这像是一场社会纪律的考验 , 一场全民健康与个人自由的博弈 。 在这场考验中 , 大多数居民还是选择了遵守规定 , 这也是为什么澳大利亚政府对前景保持乐观 , 愿意重开国界 。
肖淼晨:今年11月 , 瑞士发起了一项公投 , 投票决定是否赞成《新冠法》复决案 , 这个提案的焦点集中在是否应该为进入餐厅等无法全程佩戴口罩的公共场所设限 。
在瑞士 , 没有新冠抗体的人(既没有接种过疫苗 , 也没有感染过的人)到餐厅就餐前必须接受核酸检测 。 这引起了反疫苗人士的不满 , 他们认为政府的做法限制了他们就餐的自由 。 然而 , 投票结果是62:38 , 超过六成的人支持现行《新冠法》 。 瑞士媒体评价这是“沉默的大多数的胜利” 。 你看 , 世界乱糟糟的 , 但好在理性、客观、讲常识的人还有六成 。
任淼淼:“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 大疫当前才体会到什么叫人类共同体的命运 。 相对欧洲其他国家 , 德国的疫苗接种率较低 , 有人不愿意接种疫苗 , 结果导致医疗资源被大量挤兑 , 频频告急 。 接种疫苗是一件“我为人人 , 人人为我”的事情 。 如果想彻底消灭病毒 , 各个国家就不能“各扫门前雪” , 你那边刚刚好转 , 他那边又暴出变异病毒 , 然后又开始反复戒严封城 。 只顾自己的利益只能治标不治本 。
3.这一年 , 哪一项“全新事物”进入了您的生活?
廖阔:育儿是一年以来的全新事物 。 孩子半岁以后 , 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 , 互动和探索能力日新月异 , 让人惊喜连连 。 虽然一边工作一边育儿确实很辛苦 , 可孩子这块无价之宝让生活充满阳光 。
肖淼晨:法国黄酒le vin jaune 。 普通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会通过不断添满蒸发的部分 , 从而保证酒面不与过多的空气接触 。 但黄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并不添酒 , 让酒与空气的接触面自然形成一层“金花” , 这就是黄葡萄酒黄色的来源 。 六年零三个月后 , 风味独特的黄葡萄酒就可以装瓶销售了 。 有趣的是 , 这种黄葡萄酒和中国黄酒“女儿红”的味道几乎一模一样 。
任淼淼:每天自学法语一小时 , 已经打卡318天从未间断 , 为疫情之后去法语国家自驾游做准备 。
4.工作、学习、社交、心态……饮食起居、健康休闲、消费娱乐……这一年 , 您最积极的变化在哪个方面?稍详细地说说?
廖阔:少了外出和聚会 , 自然就多了自处的乐趣 。 没有想到过去念念不得的读书时光 , 其实想腾随时就能腾出来 。 从时间海绵里挤出来的时间远比想象中要多 , 点滴累积 , 一个星期可以为自己读一本书 , 每天可以为孩子读四五遍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