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痛中,用音乐疗愈身心( 二 )


在钢琴家陈萨看来 , 肖邦的魅力在于一种迷人的“复合性” , 他的音乐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情感 , 既有多愁善感的细腻情思 , 又有波涛汹涌、矢志不渝的外向宣示 , 他能把这些气质高度平衡 , 并以一种充满诗意和高贵的口吻表达出来 。
在肖邦生活的年代 , 肺结核在欧洲肆虐 。 长期乏力、持续咳嗽、呼吸不畅、神经疼痛导致肖邦常常无法工作 。 在生命的最后10年里 , 他写下了《降b小调奏鸣曲》和《b小调奏鸣曲》《f小调幻想曲》《幻想波兰舞曲》及《船歌》等杰作 。 这些都是来自他灵魂的声音 , 给后世许多听众以精神上的抚慰 。
德彪西的钢琴曲
“暗香浮动月黄昏”
德彪西一生都在与他不佳的健康状况作斗争 , 他的音乐想象力却健康而丰富 。 纵观西方音乐史 , 德彪西在法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可以与波兰的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俄罗斯的柴可夫斯基相媲美 。 钢琴家盛原认为 , 德彪西也许是所有法国音乐家中最不“法国”的一位 , 他的音乐中充满西班牙元素、波希米亚元素、阿拉伯元素、古希腊元素、东方元素……法国传统风格在他的音乐语汇中只不过是组成他五彩音乐万花筒中的一片彩纸 。
聆听德彪西的作品 , 不必试图像听流行音乐一样哼出他的旋律 , 不妨放弃对旋律的跟踪 , 静心聆听音色之美 , 感受光影之美 , 听着听着 , 不仅身心会得到放松 , 五官似乎也会被随之打开 。
《水中倒影》选自德彪西的《意象集》 , 作曲家用有声之音写出了无声之寂静 。 乐曲开始时 , 浮动的和弦犹如潺潺流水 , 中间的旋律喻示着水中倒影 。 一系列滑音和弦像一阵柔和的微风 。 缓慢的主旋律在不断变幻的和声衬托中 , 刻画出水中倒影的清澈轮廓 。 德彪西如同印象派画家那样层层叠叠细腻地描绘着 , 而听众则仿佛长时间注视着倒影 , 感受它在光线中的变化 。
《黄昏中的空气与香味》创作灵感来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黄昏的和谐》:“每朵花宛如香炉散放芬芳 , 声音与馨香在暮霭中回荡着 , 忧郁的圆舞曲和慵懒的昏眩……”用音乐描绘味道 , 是德彪西非常擅长的 。 聆听这首曲子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诗:“暗香浮动月黄昏 。 ”
《雨中花园》是德彪西钢琴套曲《版画集》的第三首 , 他用独特的和声表现了天色由阴郁转为光亮的过程 , 听众眼前的画面会出现丰富的色调变化 。 在这部作品中 , 钢琴似乎在作画 , 音阶似水 , 和声如影 。
《月落荒寺》的和声透明而神秘 , 充分发挥出钢琴晶莹剔透的音色 , 自然而然地营造出清冷月色洒落空山荒寺的意境 , 有一种疏淡清雅之美 。
五音通五脏
养肺首推《阳春白雪》
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音乐与人体的关系 。 祖国医学将把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人体五脏(脾、肺、肝、心、肾)、五志(思、忧、怒、喜、恐)联系起来 。 《金匮真言论》认为 , 宫属土 , 通于脾;商属金 , 通于肺;角属木 , 通于肝;徵属火 , 通于心;羽属水 , 通于肾 。 五音通五行 , 对五脏有着不同的影响 , 因此“音乐动血脉 , 统精神 , 而和正心也” 。
据此理论 , 养肺的最佳曲目首推《阳春白雪》 。 这首曲子曲调高昂 , 包括属于土的宫音和属于火的徵音 , 前者助长肺气 , 后者平衡肺气 , 再加上属于肺的商音 , 有助于梳理肺气 。 最佳聆听时间是下午3点至晚间7点之间 , 一般来说 , 体内的肺气在这个时段比较旺盛 , 随着曲子的节奏一呼一吸 , 能令人身心舒畅 。
此外 , 心慌、胸闷、失眠 , 可多听养心曲 , 比如《紫竹调》 。 这首曲子将属于火的徵音和属于水的羽音相结合 , 旋律起伏爽朗 , 情绪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