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郁症患者真的增多了


孩子|抑郁症患者真的增多了
文章图片

12月6日 , 浙江省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东技校区内开展“正视抑郁 舞动青春”主题活动 , 学生们正在参加“痛并快乐着(趾压板跳绳)”游园项目 。视觉中国供图
抑郁症大概是目前被谈论最多的精神科疾病 。 在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下 , 人们不禁会问:这个时代 , 患抑郁症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了?是抑郁症患者真的变多了 , 还是因为谈论得多 , 让其变成了一种流行病?
抑郁症的识别率、治疗率明显不足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姜思思告诉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 , 2005年至2015年间 , 全球抑郁症确诊人数增加了18.4% , 而同期世界人口增长只有12.7% , 全球抑郁发病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人口增长速度 。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 , 我国抑郁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 抑郁症12月患病率达到2.1% , 终身患病率达3.4% 。
姜思思补充道 , 令人揪心的是 , 相比于较高的患病率 , 抑郁症的识别率、治疗率明显不足 , 2021年《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的最新数据显示 , 患抑郁症的受访者中 , 仅9.5%接受过精神心理相关服务 , 仅0.5%得到了充分治疗 。
谁更容易得抑郁症?
姜思思介绍 , 抑郁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 。 具体而言 , 青少年早期发病的群体中 , 女性个体患病率比男性高1.5倍到3倍;在整个人群中 , 女性患病率也高于男性 , 大概是男性的两倍 。
同大部分精神疾病一样 , 抑郁起病多在人生早期阶段 , 各种类型的抑郁症最早发病年龄都在14岁左右 。 18-29岁个体的患病率比60岁及以上个体高3倍 。
很多人认为 , 只有内向悲观的人才会得抑郁症 。 实际情况如何呢?
姜思思说 , 相较于性格开朗的人 , 消极、内向、有神经质性格特点的人确实更容易患上抑郁;童年期经历过比较严重的负性事件也会增加成年后患抑郁症的风险;人生中遇到较大挫折等应激事件 , 可能成为抑郁的发病诱因 。 此外 , 抑郁还有一定的遗传风险 。 如果一个人的一级亲属中有人患病 , 那么他患抑郁症的风险大概是一般人的2-4倍 。
姜思思强调 , “有这些风险因素的人 , 相较于其他人群有更多患抑郁症的可能性 , 但这并不意味着性格开朗外向、童年幸福、生活顺遂、没有家族遗传因素的人就没有患抑郁症的可能 。 事实上 , 任何人都没有绝对的‘豁免权’ , 精神科医生自己患上抑郁症的案例也是真实存在的 。 ”
姜思思告诉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 虽然抑郁症的发病人数在持续增多 , 与抑郁有关的话题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讨论 , 但实际上 , 未经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在整个患者人群中的比例仍然非常高 。 “所以 , 当身边有人认为自己可能出现了情绪问题 , 相比于怀疑他在夸张 , 或无病呻吟 , 也许更应该关心一下他到底是怎么了 。 ”姜思思说 。
不同类型抑郁症的表现
姜思思指出 , 不同人群患抑郁症的表现并不相同 , 各有特点 。 例如儿童的心理问题多以躯体不适起病 , 例如肚子疼、头晕、胸闷 。 如果经检查躯体没有相关问题 , 家长可能要关心一下孩子最近的情绪状态、生活事件、学业压力等 。
女性比男性患抑郁症的风险要高 , 孕期及产后又是女性一生中最容易患抑郁症的时期 。 姜思思解释说 , 女性刚刚生产后常都会有一个暂时的、生理性的情绪低落期 , 称为“产后忧郁” 。 这个时期可以表现为轻微的抑郁症状 , 如悲伤、哭泣、易激惹、焦虑、失眠、注意力下降等 。 40%-80%的女性在分娩后2-3日内会出现这些症状 , 通常几日达到高峰 , 两周内缓解 。 但如果产妇 , 尤其是产妇身边的人没有及时觉察其情绪 , 积极帮助调整 , 发展为产后持续两个星期以后仍然情绪低落 , 敏感 , 易发脾气 , 易哭泣 , 感到委屈 , 感到自己什么都不行 , 就一定要提起警惕 , 是不是出了产后抑郁的问题 。 尤其是产后的女性如果对孩子没有兴趣 , 看见孩子都感觉不到开心 , 不想照顾孩子 , 或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养好孩子 , 担心自己会伤害孩子 , 就更要引起警惕 , 很有可能是母亲的情绪出了问题 , 需要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