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聚氰胺

假蛋白添加剂10年前就有 , 三聚氰胺只是“小弟弟”
从三鹿奶粉事件到刚刚发生不久的问题鸡蛋风波 , 不免使人产生疑问 , 处于自然界食物链顶端的我们 , 在每天吸收大量蛋白质的同时 , 又把多少有害的“不速之客”带进身体?“瘦肉精”、苏丹红……现在这份化工添加剂“黑名单”上又增加了三聚氰胺 , 能够到此为止吗?
答案可能要从食物链的最底端——养殖饲料中寻找 。连日来 , 采访人员前往多家饲料企业调查发现 , 三聚氰胺只是假蛋白添加剂谱系里的新成员 , 全球发展生物能源和粮食危机则是问题集中爆发的诱因 。未来 , 用植物添加剂取代化工添加剂 , 或许是从源头上杜绝类似事件重演的方向之一 。
蛋白原料中掺假早就开始
11月的广州 , 空气中不带寒意 , 蒿栋铭却感受到一场危机来临 。
“问题鸡蛋”事件发生后 , 罪魁祸首被认为极有可能是蛋鸡饲料 。几天前 , 国家农业部刚刚召开全国饲料整治工作会议 , 要求各地严厉打击饲料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违法行为 , 彻底净化饲料市场 。作为一家本地老牌饲料企业的技术监测人员 , 蒿栋铭的工作依然正常进行 , 公司的经销商也没有减少入货量 , 但对来自全国各地原材料的成分监测还是加强了 , 自然包括风口浪尖处的三聚氰胺 。
“饲料的原材料包括鱼粉、玉米、豆粕、各类矿物质 , 也有国家允许的无害化工添加剂 。”堆满一袋袋添加剂的仓库内 , 散发着一股化学品的味道 , 蒿栋铭向采访人员娓娓道来 , 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是其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准 , 养殖户最为重视 。“吃了低蛋白的料 , 公猪会不发情无法配种 , 蛋鸡的下蛋率也会下降 。我们对原料的这方面把关很严 。”他说 , 为了谋取更多利润 , 往蛋白原料中掺假的现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出现了 。
“最初是羽毛粉 , 把家禽的羽毛磨成粉末 , 虽然也含有蛋白质 , 但是如果不经过高温水解处理 , 动物吃了根本就不吸收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禽养殖场场主向采访人员表示 , 这之后才开始发现各类化工合成的假蛋白添加剂 。
蒿栋铭说 , 三聚氰胺首次现身其实是在去年 , 在出口国外的宠物饲料里发现的 。随后 , 农业部迅速出台了相关的限量标准 , 各地也开始据此对饲料展开抽检 。根据这份《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的行业标准规定 , 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采用不同技术方法 , 可检出三聚氰胺的最低定量分别为2.0mg/kg和0.05mg/kg , 比国际上的一般标准更加严格 。
三聚氰胺问题陆续爆发以后 , 有一种观点认为要彻底避免其在饲料和食品中的危害 , 需要对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建立严格的备案登记制度 , 立法从严追究在食品和饲料中人为添加者 。不过 , 蒿栋铭认为问题症结在于除了农业部规定的9种只可以用于反刍动物(牛、羊等草食动物)的蛋白精类添加剂外 , 这些假蛋白添加剂有上百种 , 如“二脲基”、工业废料“羟甲基羧基氮”等 , 掺假的手法很多 , 监管部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很难确定需要监测的项目 , 更遑论一般的饲料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