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军用食品包装的发展趋势分析( 二 )



 军用食品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的变化 。
军用食品添加剂 。包括抗氧化剂、防腐剂、防霉剂、生物活性物质、风味物质 。
军用食品特殊性能 。包括感官接受性、营养功能、携带运输等性能 。如 , 军用食品通常以日份或餐份为基本单位 , 按不同作战环境下的各类作战人员膳食需要提供热能 , 强调食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素平衡 。有些场合要求军用食品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抗寒冷、抗辐射和调动脂肪、增强体能 。
鉴定军用食品质量和功能的方法 。包括物理、化学和感官评价等方法 。
4.军用食品研究特点:重视军事效益 。为实现军用食品的性能、技术战术指标 , 军用食品研究要综合使用各种工艺、技术 。如便于军用食品携带的压缩技术;军用食品加工的罐藏技术、干燥技术、辐照技术、真空渗透技术等;为提高耐贮藏性所使用的防腐、抗氧化技术和包装技术等;为提高接受性采用的自热技术和添加生物活性物质的技术等 。
重视营养平衡 。军用食品一般以日份或餐份构成基本单元 。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充饥品 , 而且是军事人员在战斗环境下赖以生存保持体力的必需品 , 它应能解决长时间依*其生存人员的营养和接受性问题 , 应营养丰富、全面 , 能防止维生素缺乏症 , 能保持各类战斗人员的体力和精力 。

1.第1阶段(1949~1976)
1949年以前 , 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制式军用食品 。解放后开始军用食品研制 , 抗美援朝期间开始供应 。限于当时的条件 , 研制的品种少 , 口味单纯 , 不耐贮藏 , 易于变质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与营养研究所1953年研究过速煮米和速煮面:供应过副食罐头:1958年总后和上海食品工业研究所共同研制压缩甜咸饼干、杂粮饼干、压缩蚕豆糕、玉米羔等四种干粮 。
在援越抗美期间 , 研制了701、702压缩干粮 。
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成果为701、702压缩干粮 。由于它是干制品 , 采用的是铁桶 , 嵌入式盖 , 充氮加锡焊 。罐头主要为马口铁硬罐头 。
2.第2阶段(1976~1982)
1976至1982年 , 我军研制了由三种主食(761压缩干粮、脱水面条、脱水米饭)和三种副食(午餐肉罐头、荤炒什锦罐头、酱爆肉丁罐头)组成的新型食品 , 并将此命名为第一代野战食品 。
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特点:军用食品开始考虑主、副食搭配 , 但未形成餐份 。脱水米饭、脱水面条由于存在技术问题 , 未被装备部队 。在包装上这一阶段没有重大突破 , 基本沿引第1阶段包装材料 。
3.第3阶段(1983~1994)
1983至1986年 , 我军开始研制第二代野战食品 。它由普通单兵食品、普通集体食品、边防巡逻食品和坦克兵食品组成 。由于当时一些条件的限制 , 最终没有研制装备 。
86年后 , 我所开展了高原部队边防巡逻专用食品(861单兵口粮)、侦察兵食品、陆勤系列野战食品、90压缩干粮、94脱水米饭、军用蔬菜罐头的研制 。其中 , 脱水米饭、陆勤系列野战食品、90压缩干粮分别得到了应用 。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在组成形式上构成了餐份食品、日份食品 , 单兵食品和集体食品;在营养上提出了热量指标和营养素比例指标;与此同时 , 海军、空军也研制出远航食品、救生食品和空降兵食品 。这一阶段 , 罐头包装使用了软包装材料 , 干制品贮藏 , 如脱水米饭贮存使用了具有隔阻性的多层复合材料 。由于软罐头生产技术的特殊性 , 出现生产过程中封口处污染、破损率高等问题 , 在选用的品种上也出现一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