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头青年自救指南


秃头青年自救指南
文章图片
秃头青年自救指南】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亿欧(ID:i-yiou) , 作者丨钱漪 , 编辑|顾彦 , 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不知道从何时起 , “你发量真多”成为对一个人外貌的夸奖 。
“让人头秃”不再是一句单纯戏谑的玩笑 , 是实实在在困扰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棘手问题 。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数据 , 中国已经有超过2.5亿人正饱受脱发之苦 , 即平均每6个人里就有1个有“头秃”问题 。
更糟糕的是 , 脱发问题正在明显趋向年轻化 。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 目前中国脱发人群中30岁以下人群占比69.8% , 31-40岁脱发人口占比25.4% , 脱发人群平均年龄30.1岁 , 相比于上一代人脱发年龄提前20年 。
对80、90后来说 , 脱发困扰似乎“秃”如其来 。 “前两年还对自己的发量相当自信 , 觉得怎么也轮不到我脱发 , 没想到最后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 。 ”网友小野表示深深打脸 。
哪些原因导致年轻人深受脱发之害?脱离苦海真的只有植发这一条出路吗?“脱发经济”背后暗藏哪些商业密码?
“挺秃然的”
从脱发成因来看 , 脱发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
头发的生命周期通常划分为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 生长期平均为2-6年 , 退行期约为2-3周 , 休止期约为2-3个月 。 一个正常成年人大约有10万根头发 , 其中10%处于休止期 , 90%处于生长期 。
生理性脱发即处于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毛发的自然脱落 。 上海市皮肤科医院主任医师袁超指出 , 成年人每天脱落50-150根是正常现象 , 休止期结束后头发会重新回到生长期重生新发 , 因此 , 进入休止期与新进入生长期的毛发维持的动态平衡 , 就能保证成年人头发数量处于正常范围 。
而持续数月出现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现象 , 或发现明显发际线后移或发缝渐宽且没有长出新头发 , 通常可以归为病理性脱发 , 需要及时就医诊断更具体的脱发类型 。
对于有“脱发焦虑”的人群来说 , 脱发到什么程度需要看医生、如何快速判断自己是否为病理性脱发 , 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
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易飞给出一个鉴别是否需要治疗脱发的自测方法:“三天不洗头 , 伸开五指插入头发根部 , 手指并拢力度适中 , 连续往后捋几下 , 如果手指缝中夹落的头发超过10根 , 可以判断为病理性脱发 。 ”
病理性脱发类型依然众多 , 明确脱发类型和病因从而对症下药才能实际解决问题 。 据2014版《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 , 病理性脱发的成因又可详细分为雄激素性脱发(脂溢性脱发)、神经性脱发、内分泌性脱发以及感染性脱发 , 第一类尤为常见 。
雄激素性脱发在不同性别人群均有发生 , 但以男性患者更为常见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指出 , 约九成以上的男性脱发都属于雄激素性脱发 , 同时由其牵头进行的中国第一个最大规模的雄激素性秃发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现显示——中国男性的秃发患病率为21.3% , 女性的患病率为6% 。
卫健委数据证实 , 男性脱发风险高于女性 。 截至2020年末 , 中国突破2.52亿人的脱发人群中 , 有1.64亿男性脱发人群 , 几乎是女性脱发人群的2倍 。
雄激素性脱发主要和遗传因素有关 。 资料显示 , 中国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中53.3%-63.9%有家族遗传史 , 而且父系明显高于母系 , 尽管有关致病基因尚未找到 , 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可以确定的 , 其遗传特征在雄激素作用下才表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