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体质,从辨别阴阳开始

“阴阳”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本书前面已多次提及 。其实在中医养生学里,处处体现着阴阳的思想,不仅用阴阳思想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还用阴阳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人的养生保健 。
就人体而言,左眼睛为阳,右眼睛为阴;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后面腰背部为阳,前面胸腹部为阴;左半身是阳,右半身是阴;脏是阴,腑是阳 。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会这样划分,其实这是从功能上分的 。例如,五脏的“脏”,在《黄帝内经》里面就写作“藏”,是收藏的意思,所以五脏是属阴的 。六腑是通道,是不收藏的,是往外泄的,所以六腑属阳 。只要是内敛的就属阴,只要是开放的就属阳 。
中医把所有的疾病都分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叫“八纲辨证”,实际上就是分阴阳 。所谓阴证,指 舌 淡、气 短 懒言、口不渴、面色暗淡、脉沉细无力、精神委靡、身倦肢冷、尿清便溏 。所谓阳证,指苔黄、脉数有力、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口渴饮冷、面红身热、尿赤便干 。
【判断体质,从辨别阴阳开始】根据《黄帝内经》,从阴阳角度划分我们的体质,主要有3类:一类体质是偏阴的,一类是偏阳的,还有一类是既不偏阴也不偏阳的阴阳平和体质 。区别是偏阳还是偏阴,关键要看这个人的体质特征是偏热还是偏寒,偏热是偏阳体质,偏寒是偏阴体质 。
偏阳体质的人,往往偏热,偏燥,偏动,偏亢奋 。其中.偏热是最重要、最明显的,即体温较正常偏高,怕热,喜欢喝冷水 。这类人,阳盛了,阴往往就不够,所以易患阳亢的热性病,如大便干燥、易上火、头晕、失眠、心悸、心慌,等等 。平时就应该多动少静,避免操劳过度、思虑不节、纵欲失精,否则很容易发展演化为临床常见的阳亢、阴虚、痰火等 。
偏阴体质的人,往往偏寒,偏湿,偏静,偏低沉 。其中,偏寒、怕冷是最主要的特征 。这类人阳气偏弱,易致阳气不足,脏腑功能偏弱,水湿内生,从而发展为临床常见的阳虚、痰湿、痰饮等 。
当然了,在做自我判断的时候要注意,不是说每一个人每一条都符合,因此需要抓主要矛盾,注意自身所有的表现中,是偏热较多还是偏寒较多,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
延伸阅读
冬季养生药膳:暖冬药膳
老年人眩晕的中医治疗
脾为“后天之本”,主管血液和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