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近视|魏文斌答疑:近视600度以上每年需拍眼底照检查

在全国“爱眼日”前后,人民网·人民健康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下,联合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开展“积极防控近视?共筑光明未来”系列科普访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副团长魏文斌在“重视、防范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节目中对如何防范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进行了详细解答。
问:什么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病理性近视|魏文斌答疑:近视600度以上每年需拍眼底照检查】魏文斌:根据近视度数把近视分为:300度以内的轻度近视;300到600度之间的中度近视;600度以上高度近视;1000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是指高度近视中导致眼睛结构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的一类近视,是致盲的高危人群。
问:高度近视有哪些危害?
魏文斌:眼睛度数越高,危害性越大。高度近视面临视力损伤甚至失明的风险,根据我国流行病调查发现,高度近视已经成为致盲重要原因。
问:高度近视为什么是致盲的重要因素?
魏文斌:正常的眼球是规则光滑的球体,其作为人体的重要精密器官,当发生近视时眼球会逐渐拉长变得不规则,成“歪瓜裂枣”甚至产生病理性改变。当近视进展成高度近视时,随着年龄增大和衰老,眼球会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视网膜脉络膜会变薄,黄斑会出现病变,视神经会萎缩等,进而严重影响视力,甚至会在老年阶段面临失明风险。
问:高度近视有哪些治疗方式?
魏文斌:不管是高度近视,还是中低度近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治好近视。近视是重在预防,可通过预防,不发生近视或减缓近视发展。
现在社会上各种所谓各种治疗近视的方法是治标不治本,只是解决不带眼镜的问题。通过这类手段,即使不用戴眼镜了,也不属于治疗近视。因为近视导致的眼球结构变化没有逆转,也不能恢复。而且,近视引起的并发症风险也没有降低,仍然会成为致盲的高危人群。
问:如何预防近视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魏文斌:近视防控有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针对8岁以下婴幼儿的近视防控。强调幼儿进幼儿园前,即使没有先天疾病,也一定要查眼睛。因为婴幼儿出生时视力并不正常,直到七八岁后视力才能发育正常,此时要避免接触电子屏,减少近距离用眼,监测远视储备。太早使用电子产品,孩子的远视储备会被过早消耗。8岁后有远视储备的孩子发生高度近视的风险较低。
二级预防是让已经有轻度近视的人群,要科学用眼减缓近视发展速度。近视发生和近距离用眼,过多使用电子产品,户外活动少有关系。要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减缓近视发展的重要措施。建议用电子产品20分钟后,立即向20英尺,也就是6米之外,远眺至少20秒,并且每天至少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
三级预防是针对高度近视人群,一方面要科学用眼,防止超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高度近视人群每年要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问:高度近视人群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魏文斌:高度近视尤其是1000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视人群,由于眼球结构发生变化,眼球拉得特别大,视网膜等眼部结构就会变得薄弱,眼底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所以要每年进行眼底检查,照眼底照片,排除并发症发生的危险。超高度近视的人,要尽可能避免剧烈及对抗性等危险运动。因为这类人群视网膜较薄,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视网膜破裂,出现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