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俗话说 , “诸花皆升 , 旋覆独降” , 大致意思是说 , 大部分的花类中药都是具有上升这种药性趋向的 , 而唯独旋复花这种花类中药 , 它的药性趋向是下降的 。 实际上 , 这只是一种概说 , 并非绝对化 , 其实药性趋向是下降或者药性趋向不是上升的花类中药有很多 , 比如芫花、款冬花、金银花、槐花、桃花、鸡冠花等 , 都不属于“诸花皆升”的范畴 。 但是 , 为什么古人要用旋覆花来作为赅举具有下降或者不升药性趋向的代表呢?
宋代医学家寇宗?br>说 , “花淡黄绿 , 繁茂 , 圆而覆下 , 亦一异也” , 正是因为这个植物形态 , 才把旋覆花作为“下降药性”中的花类代表 。 古人所说的“旋覆独降” , 并不是指旋覆花这一味花类中药具有“下降”的药性 , 而是指旋覆花可以独自代表具有“下降药性”的花类中药 , 它只是领衔主演而已 , 并不是唯一 。 不过 , 对于旋覆花具有“下降”的药性 , 始于《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中明确提到旋覆花具有“下气”的作用 。
旋覆花 , 又名旋复花 , 是以菊科植物旋覆花的头状花序入药 , 从药性来说 , 它味苦辛而咸 , 微温 , 具有苦降辛散 , 微温咸软的特性 , 所归经络主要有肺、脾、胃、大肠经 , 既能下气行水而消痰 , 用于治疗痰涎壅肺所致的喘咳痰多以及痰饮蓄结所致的胸膈痞满 , 又能降胃气、止呕哕 , 用于治疗噫气、呕吐 。 可以说 , 旋覆花的的确确是一味治疗肺胃气逆的要药 。 这也是对旋覆花降沉药性的基本概括 。
旋覆花在历代传承中 , 李时珍给它做了一个简要梳理 , 分别收栽了《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两大本草经典 , 以及甄权、寇宗?br>和王好古三位医家对旋覆花功效的记载 。 在《神农本草经》中 , 对于旋覆花的主要作用 , 做了简要介绍 , 比如旋覆花可以用于治疗“结气胁下满” , “惊悸”等病症 , 同时梳理了旋覆花具有“除水” , “去五脏间寒热” , “补中” , “下气”等临床功效 。 在后来的《名医别录》中 , 主要讲述了旋覆花可以用于治疗“胸上痰结 , 唾如胶漆 , 心胸痰水 , 膀胱留饮 , 风气湿痹 , 皮间死肉 , 目中眵?”等病症 , 同时还提到旋覆花具有“利大肠 , 通血脉 , 益色泽”等奇妙的临床功效 。
隋唐时期的医学家甄权 , 对于旋覆花的主要功效 , 主要就两大点 , 一是“主水肿 , 逐大腹” , 二是“开胃 , 止呕逆不下食” 。 宋代医学家寇宗?br> , 认为旋覆花的作用 , 主要是“行痰水 , 去头目风” 。 而元代医学家王好古 , 认为旋覆花主要是“消坚软痞 , 治噫气” 。 在明代四大本草典籍中 , 陈嘉谟、李时珍、缪希雍、倪朱谟对旋覆花的作用都未作新论 , 不过在《本草汇言》中却引用了女医童玉峰的话说 , 热痰、湿痰、风痰、惊痰、冷痰、饮痰、食积痰等 , “其为病状 , 种种变见 , 用旋覆花 , 虚实寒热 , 随证加入 , 无不应手获效” , 这也算是对旋覆花作用的意外收获 。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对旋覆花的作用做了简要概括 , 认为旋覆花“开结气 , 降痰涎 , 通水道 , 消肿满” , 这也算是对旋覆花的一个概括性总结 。 而清代名医黄元御 , 对于旋覆花的作用 , 有两个总结 , 第一个是认为旋覆花“通血脉而行瘀涩 , 能除漏滴;清气道而下痰饮 , 善止哕噫”;第二个是在张景岳的基础上 , 进一步指出 , 旋覆花可以“逐痰饮 , 止呕逆 , 消满结 , 软痞硬 , 通血脉 , 消水肿” 。
- 一味中药,止痛之最!
- 一个良方,能补血虚、润血燥、止血溢、行血瘀,调理“一切血证”
- 一个“滑跪”,膝盖竟然骨折?想保护膝盖,记住这4件事!
- 一个中医小偏方,被称为补阳第一方,阳虚、胃寒、体寒之人,用了立竿见影
- 寒湿是万病之源,一个小方子贴在肚脐,吸出多年寒湿,很多身体问题都好了
- 一个珍贵如玉的良方,气阴双补、肺肾同调,还滋补身体、养生延年
- 瓜子和花生,一个增肥,一个减肥,自查一下,你平时吃对了吗?
- 一味“血肉有情”的中药,不仅补血止血、滋阴润燥,还对五脏有益
- 为什么年纪越大越容易失眠?因为心肾不交!一个小方子就能安神助眠
- 肝脏癌变前的5大征兆,若一个没有,恭喜你“肝脏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