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国斌教授|山东省立医院付国斌教授:注重多学科诊疗模式内涵,为肿瘤患者创造更多生机

融媒体采访人员 黄晶
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是现代国际医疗领域广为推崇的领先诊疗模式。MDT在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的同时,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MDT由来自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科室专家组成的工作组,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诊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肺癌的诊治尤其需要MDT的参与。
近日,由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北京肿瘤学会主办,勃林格殷格翰协办“2021肺癌MDT管理高峰论坛”进入山东站。《医师报》采访人员邀请山东省立医院付国斌教授表示,在MDT受到追捧的当下,我们也要冷静思考,不要为了MDT而MDT,要以解决临床难点为导向。
付国斌教授|山东省立医院付国斌教授:注重多学科诊疗模式内涵,为肿瘤患者创造更多生机
文章插图
山东省立医院 付国斌教授
一位40余岁的男性,肺癌脑转移,驱动基因阴性,转到山东省立医院寻求一线生机。患者在其他医院已无计可施,准备进入终末期临终关怀治疗。但患者正处壮年,是家里的顶梁柱,家属不愿放弃治疗。付国斌教授接诊后,马上启动了MDT诊疗,在多学科的共同协助下,最终在患者脑积液活检中查到了驱动基因阳性,用上了第三代靶向药物后,患者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生存时间。
付国斌教授最初接触MDT诊疗是在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进修,他意识到这是一种全新的、有利于患者的诊疗方式,非常重视全程参与MDT的讨论。回国后,他在山东省立医院积极开展MDT诊疗。
作为山东省的顶尖医院,大多是转诊而来的二线、三线的难治性肺癌患者,经过一线、二线治疗后,进展耐药、靶点不明确、药物治疗反应差等,导致患者治疗信心不足。因此,从MDT建立之初,付国斌教授就尝试将患者和患者家属请到了会诊中心,让他们共同参与病情的讨论。
“与患者面对面讨论病情,是医院MDT一大特色。”付国斌教授介绍,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医院的MDT,医生和患者背靠背,而在山东省立医院,MDT大部分都在门诊进行,患者和患者家属全程参与,他们与医生面对面讨论交流。充分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医生更好地把握患者病情、了解治疗意愿,对病情更精准地评估,制订更恰当的治疗策略。
MDT的优势不言而喻,多年来通过MDT受益的患者不计其数,其实MDT不仅可以为患者解决问题,还可以拓展医生的知识,随着分科越来越精细化,各科医生各管一摊,往往对专业外的知识了解不足,而MDT的多学科探讨中,可以丰富其他学科的知识,同时,对医生的多元化知识掌握有极大的帮助。
肿瘤专科医院全院所有科室都专注肿瘤的诊疗,组织MDT诊疗具有天然的优势;而综合医院在开展MDT时,对于治疗基础病和并发症多的患者有一定的优势。付国斌教授指出,我们正在试图打破医院间、甚至是国家间的壁垒,利用线上模式,开展院间和国际间的MDT诊疗。我们已经开始探索,已顺利开展了很多跨区域的MDT,收到了很好的成果。但如何将这种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可以推广的制度,还需要继续努力。
付国斌教授|山东省立医院付国斌教授:注重多学科诊疗模式内涵,为肿瘤患者创造更多生机】在MDT受到追捧的当下,我们也要冷静思考。付国斌教授提醒:“不要为了MDT而MDT,要以解决临床难点为导向。”他并不建议所有患者都开展MDT,但是初诊患者需确定科学的诊疗策略,关系其愈后;病情复发难治者需要多学科协力;还有像Ⅲ期肺癌不同学科治疗争议点较多,这几类患者他强烈推荐进行MDT诊疗,从而谋得更大的生机。而对于指南推荐比较明确,治疗有把握的患者,不要占用MDT资源,把机会让给最需要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