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田地里的“农忙人”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冬日时节 ,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山林谷地依然绿色盎然 。 冬闲农忙人 , 农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 , 米荞、无筋豆、小麦、玉米等冬农产业长势喜人 , 丰收在望 。
在西盟县勐卡镇永帮村的千亩米荞地里 , 点点缀缀的米荞花迎风摇曳 , 好似一片“雪海”铺满大地 。 “今年我们家种了十亩米荞 , 预计产量会在1000公斤以上 。 ”永帮村二组村民岩选说 。
冬闲田地里的“农忙人”
文章图片
米荞 。 艾嘎摄
米荞作为西盟县的传统冬农作物 , 需在无化肥和农药的生态种植环境生长 , 其营养丰富 , 被西盟人视作自然界最珍贵的馈赠 。 “这几年米荞卖得很好 , 我们家去年种了8亩 , 全部都卖完了 , 今年我扩大了种植面积 。 ”岩选说 。
近年来 , 西盟县坚持冬闲田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 , 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冬农产业 , 不仅优化了冬季农业的产业结构 , 促进农民增收 , 还让群众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之路 , 把“农闲时间”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农忙时间” 。
冬闲田地里的“农忙人”
文章图片
米荞地 。 艾嘎摄
在西盟县勐卡镇莫美村的无筋豆种植基地里 , 一排排整齐的无筋豆生机勃勃 。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开花坐果关键期 , 豆农们穿梭在一排排的豆架间 , 做好引藤上架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 促进开花坐果 , 提高产量 。
“原来到了冬天 , 我们大部分的地都是闲着的 , 这些年种植无筋豆 , 也很受老百姓欢迎 , 因为效益好、周期短 , 去年我家种了四亩 , 才三个月的时间 , 就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 今年我还接着继续种 。 ”莫美村二组村民娜英说 。
冬闲田地里的“农忙人”
文章图片
采摘无筋豆 。 奚川江摄
作为西盟县新兴的冬农产业 , 无筋豆种植充分利用了水稻种植后的冬闲时节 , 由于生产周期短 , 形成了“水稻+无筋豆+无筋豆”一年三种的模式 , 改变了过去老百姓传统的一茬种植习惯 , 提高了土地亩产值和土地利用率 , 同时成为西盟冬季种植调整结构、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 让西盟群众尝到了甜头 。
冬闲田地里的“农忙人”】“我家去年种了两茬无筋豆 , 种了三亩 , 收入两万多元 , 我们老百姓都喜欢种无筋豆 。 ”永帮村三组村民岩短乐呵呵地说 。
冬闲田地里的“农忙人”
文章图片
航拍无筋豆田 。 奚川江摄
据了解 , 2022年西盟县米荞面积8821亩 , 预计产量598吨 。 无筋豆第一季种植面积为837亩 , 预计产量1088.1吨 。
“下一步 , 我们将持续挖掘冬季农业增产潜力 , 做大做强冬季农业开发 ,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让‘冬闲’变‘冬忙' , 为群众拓宽致富发展新路子 。 ”西盟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志说 。 (艾嘎、奚川江文/图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