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芥末墩说起中国的芥末文化
冬天来了,吃大白菜的节奏开始了 。白菜是“革命菜”“爱国菜”,中国人吃白菜的手法千千万万种,其中一种就是用芥末作为调味品而制成的“芥末墩” 。
【从芥末墩说起中国的芥末文化】现在的芥末墩被作为老北京风味的代表,其制作手法简单,成本低廉 。几乎一句话就能把它的做法说清楚:
白菜去帮切成墩儿,芥末开水拌成膏儿,加入盐糖味精醋儿,码在菜上闷半天儿 。
很多文人雅士喜欢吃芥末墩,认为它“上能启文雅之士美兴,下能济苦穷人民困危”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就盼着冬天的到来,“冬天来了,芥末墩还会远吗?”早早的催促夫人准备好芥末粉,等到大白菜最鲜脆可口的冬至之际,以芥末墩解馋 。
说完“芥末墩”,我们就要说说这“芥末”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难道是日本人教会我们的?真是天大的笑话!
“芥末”是以“芥菜”的种子研磨成粉制成的 。现在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爱吃芥末,搭配海鲜而成美食,这当然是影视宣传的结果 。可您也许不知道,“倭人”吃的是“绿芥末”,而中国人从周代开始就知道了这种制作工艺,制成“黄芥末”作为日常的调味品 。那时倭人还处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会不会基本的烹饪技术还得另说 。直到唐宋时期,黄芥末及其制作工艺传播到日本,他们才知道原来世上有如此的美味!后来利用自己本地特产植物“山葵”以中国的工艺制成“绿芥末” 。绿芥末口味浓重,远远不如黄芥末温和而优雅,日本宫廷贵族才有幸每年获得从中国“进口”的黄芥末,小尝一下!然后幸福得不得了 。
现在普遍认为“芥末墩”是北京风味,其实也不太对,只能说北京地区人民喜食此菜,但其来源却并非北京 。宋朝食谱《吴氏中馈录》里有一道芥辣瓜儿,做法是这样的:把芥子碾细,放到碗里,用温开水调匀,加醋调味,做成最简易的芥末酱,拿来腌渍黄瓜 。这道菜在今天叫作芥末黄瓜,制作手法其实和芥末墩如出一辙 。而那时的北京,属于幽云十六州,在契丹和后来的金朝控制下,饮食受到草原民族的影响 。
如果我们从广义饮食文化的角度说芥末,其实它是“辣味”中的一支 。从唐宋时代开始,中国人就普遍将辣作为重要一味,辣味分成两种,一种是芥辣,一种是姜辣 。宋代民俗名著《梦梁录》上说临安夜市上出售辣菜饼,这其实是一种带馅儿的面食,用芥根做馅儿 。芥根很辣,所以叫辣菜饼 。汴梁夜市上出售辣脚子,酒店门口还有小贩托着白瓷缸子卖辣菜,这辣脚子和辣菜其实都是用芥菜疙瘩做的 。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人在17世纪辣椒传入以前,多以芥末作为辣味的主要来源,而这“芥末墩”就是古代饮食文化的现存 。
- 克星|颈椎病的克星:聊聊颈椎那些事,让颈椎病从此和你说拜拜!
- 疫情防控,从“心”开始!天津市心理援助热线增席接听您的来电
- 从卧床不起到自由站立活动|国家老年医学中心落户贵州两年 分级诊疗造福更多老年患者
- 疫苗|戴口罩真的很重要!流调人员:佩戴口罩不科学,风险等级则从严判断
- 中医专家告诉你:从人体经络角度分析,守住“五扇门”,可以解决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些健康困扰
- 红糖|适合女人常喝的五红粥,天冷喝一碗,从头暖到脚
- 保护|保护心脏 从餐桌开始
- 保护肠道健康 从三大法则做起
- 家属|医生因家属放弃手术哭红双眼:不救可叹,生死抉择从来都很现实
- 甘油|“降脂冠军”被发现,煤矿老板甘油三酯从5.2降到1.6,众人直呼: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