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窦性心律: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三 )


(3)窦房结本身病变导致的节律异常还包括窦房传导阻滞、窦停、窦性心律不齐等 , 加上症状性窦缓及慢快综合征 , 统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这些都是窦性心律 , 但在心电图的严格定义上说 , 均为异常心律 。
要点小结
1. 窦性心律指起源自窦房结的心律 。
2. 结合额面 6 轴系统及胸导联系统记忆:窦律时 II 导联 P 波正向且振幅最高 , I 导联 P 波多为正向 , 且振幅低于 II 导联 , aVR P 波一定负向 。 其他肢体导联可正可负 。 V1 导联 P 波常为正负双向 。 V4-V6 导联 P 波常为正向 。
3. 窦性心律只决定了冲动起源及在心房内传导的正常 , 并不能保证是正常心律 , 也有诸多窦性而异常心律的情况 。

node|窦性心律: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文章图片
漫话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
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 总体人群发病率在 1%~2% , 房颤是增龄性疾病 , 在 80 岁以上患者中 , 其发病率可达 6%~8% , 而在 30 岁以下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中 , 其发病率不足 0.1% 。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 , 由房室之间异常连接通道引起 , 人群发病率约为 0.15% 。
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年轻人或青年人 , 房颤和预激综合征均不是高发病 , 两者如无相互影响 , 遇到一起的概率应大概为 0.15%×0.1%= 0.00015% 。 而实际情况却是在预激综合征患者中有近 1/3 合并房颤 , 和上面计算的概率明显不符 , 那么 , 为什么预激综合征总是遇到房颤呢?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且让我们从头说起 。
(一)预激综合征的原因和心电图表现
预激综合征发生的根本原因为心脏先天发育异常 , 于房室之间出现了异常的传导通路(篇幅限制 , 本文只讨论典型的房室旁路 , 其他房束旁路、束室旁路等不在讨论范围内)(图 1) , 来自窦房结的激动 , 除了通过房室结-希氏束-浦肯野纤维这条「正路」激动心室外 , 还会通过旁路提前激动心室 , 产生δ波 , 引起 QRS 波增宽 , 继发心室复极的异常 , 导致 ST-T 改变(图 2) 。

node|窦性心律: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文章图片
图 1 心房激动除可经房室结下传外 , 还可经用异常的旁路(Kent 束)直接下传心室

node|窦性心律: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文章图片
图 2 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表现 , 可见δ波 , QRS 波增宽及继发性 ST 段改变
(二)预激综合征发生心动过速的机制
预激综合征发生的心动过速均和额外的旁路有关 , 按照其机制可分为折返性心动过速及非折返性心动过速(图 3) 。 折返性心动过速环路的组成为房室结-希氏束和旁路 , 按照前传路径的不同 , 分为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沿房室结-希氏束前传而沿旁路逆传者称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心电图表现为窄 QRS 波室上性心动过速(图 3A 及图 4) 。 沿旁路前传而沿希氏束-房室结逆传者称为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表现为宽 QRS 波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图 3B 及图 5) 。 预激综合征时发生的非折返性心动过速 , 最常见的便是房颤沿旁路前传 , 少见者也有房扑、房速沿旁路前传者(图 3C) 。

node|窦性心律: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文章图片
图 3 预激综合征发生的心动过速(从左到右分别为 A、B、C)
注:上图示意预激综合征时心律失常机制 。 A 图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B 图为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C 图为非折返性心动过速 , 最常见为房颤沿旁路前传 。 AVN 代表房室结 , HB 代表希氏束 , RB 代表右束支 , LB 代表左束支 , BT 代表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