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亿人一夜“被”高血压又一夜治愈,你究竟得没得高血压?

高血压 , 一个全中国患者数量超过2.45亿[1]的常见慢性病 , 它的诊断标准牵动着数以亿计的大众生活 。 近日 , 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的争议备受关注 。
2.5亿人一夜“被”高血压又一夜治愈,你究竟得没得高血压?】11月13日 , 据新发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下称《指南》) , 中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
但11月15日卫健委回应 , 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 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仍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
如按《指南》中的新标准估算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将由2.45亿增至近5亿[2] 。 这个消息也让不少游离在临界值的人群 , 一夜之间成了患者 。
高血压标准究竟该如何制定?为何而定?
《指南》与卫健委的两个标准有何执行区别?
血压偏高人群 , 怎样正确认识血压代表的信号 , 捍卫生活质量?
2.5亿人一夜“被”高血压又一夜治愈,你究竟得没得高血压?
文章图片
本期专家:
张海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李青:天津大学泰达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
【问题一】:为何要制定高血压标准?诊断标准为谁而立?
张海澄:高血压以前没有标准 , 二战的时候 , 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人的血压都是两百以上 , 最后他们也都死在了高血压的并发症脑卒中上 。 1977年 , 世界卫生组织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义为大于等于160/95毫米汞柱 。 1998年 ,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确定了新的高血压治疗指南 , 明确了诊断高血压的新标准 , 即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 , 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 , 各个国家也有不同的标准 , 但基本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一标准 。 直到2017年美国AHA/ACC高血压指南首次把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为130/80毫米汞柱 , 引起全世界广泛讨论 , 各国均未跟随 , 就连美国家庭医师协会(AFFP)的高血压指南也仍维持140/90毫米汞柱的老标准 。 美国的国家标准是JNC高血压指南 , 也未变更 。 近年5月我国台湾地区高血压指南在全球第一个跟随美国130/80毫米汞柱标准 。
李青:制定标准 , 其实也是临床当中面临的一个话题 。 标准来自于证据 , 医学上所有的数据都是概率 。 人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 , 血压控制得更低 , 并发症患病率和死亡率都会随之降低 。 17年以后 , 学界对此争论不断 , 但总体而言 , 学者普遍支持控制血压较低 。 所以修订高血压标准从医学数据上说控制越严格越好 , 但是国家标准超出了纯医学的范畴 , 还涉及就业、招工等问题 。
2.5亿人一夜“被”高血压又一夜治愈,你究竟得没得高血压?
文章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问题二】高血压诊断标准改变 , 为何争议这么大?
在11月15日卫健委明确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不变后 , 发布《指南》的中华医学会等机构已下架该指南 。 然而 , 为什么高血压诊断标准能够引起学界和社会面的广泛争议?
李青:临床上按照旧有标准诊断高血压患者以后 , 我们发现比较基层地区的有些人舍不得花钱治疗 , 但几年以后这种人心梗、脑梗、肾衰发生率明显更高 。 虽然这样前期节省费用 , 后期省下的钱也不够并发症的治疗 , 对公共医疗的负担也可能更大 , 其实国际上一直在从治疗费用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
张海澄:高血压和别的疾病不一样 , 涉及人群过于庞大 , 它不仅仅是学术问题 , 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 所以国内很多专家不同意降低标准 , 当然也有不少专家同意降低标准 , 所以 , 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变与不变还处在学术上的争鸣讨论之中 , 需要结合具体国情具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