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在看古装剧的时候 , 难免会看到古代帝王出巡的恢弘场景 , 其中最惹眼的便是古代帝王乘坐的车辇 , 而这个车辇上有一个华丽的伞形顶盖 , 为了方便记忆 , 称它为华盖 。 诚如《古今注》中所说 , “华盖 , 黄帝所作也” , 由于它“金枝玉叶 , 止於帝上 , 有花葩之象” , 所以称之为“华盖” 。 也就是说 , 在古代 , 华盖 , 是一种特殊身份的象征 , 而且 , 华盖之名 , 还有多种延伸 , 比如星象学里有华盖星 , 气象学里有华盖云 , 植物学里有华盖树 。 那么 , 中医学里有华盖吗?也有 , 一个是经络学里的华盖穴 , 一个则是指藏象学里的肺 , 还有一个是方剂学里的华盖散 。
华盖散的出处 , 在以前一直都认为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但后来经过考证 , 最早出自自宋代医学家王兖的《博济方》 。 那么 , 华盖散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全方由“紫苏子(炒)、麻黄(去根节)、杏仁(去皮尖)、陈皮(去白)、桑白皮、赤茯苓(去皮)各一两 , 甘草半两”等7味中药组成 。 按照原方的记载 , 将这些中药研为细末 , 每次使用时 , 取药末二钱 , 用水一盏 , 煎至六分 , 饭后温服 。 现代用法是改散为汤 , 水煎服 , 只不过剂量需要按照原方比例进行酌情增减 。
从华盖散的药物组成来看 , 就可以发现一些经方的影子 , 因为这个方子是从医圣张仲景的麻黄汤化裁而成 , 去掉了桂枝 , 加上了紫苏子、桑白皮、陈皮、茯苓四味中药而成 。 全方的麻黄、杏仁、甘草具有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 , 加紫苏子 , 主要起到“专利郁痰”和“下气定喘”的作用;加陈皮 , 主要是调理气机 , 既可以治疗气滞所致的胸膈痞满 , 又可以消除痰湿之患 , 达到“气顺则痰消”的效果;加桑白皮 , 一是可以增强全方的宣降肺气、止咳平喘的作用 , 二是为体内痰湿寻求出路 , 也就是“给邪出路” , 以免闭门留寇;加茯苓 , 主要在于杜绝生痰之源 , 不给痰邪从肺传脾的机会 。
华盖散是一个祛风散寒、宣肺解表、去痰止咳、降气平喘的经典名方 , 那么它的配伍究竟又蕴藏着怎样的奥秘呢?全方以麻黄为君药 , 主要起到解表散寒、宣肺平喘的作用;以紫苏子、杏仁为臣药 , 主要起到降利肺气、去痰止咳的作用;以陈皮、桑白皮、茯苓为佐药 , 其中陈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 , 桑白皮清热泻肺、利水平喘 , 茯苓健脾渗湿;以甘草为使药 , 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 。 全方7味中药 , 共同起到了解表宣肺、祛痰止咳的作用 。
华盖散具有宣肺解表、祛痰止咳的作用 , 适用于素体痰多、肺感风寒证 。 临床上常以“咳嗽上气 , 呀呷有声 , 吐痰色白 , 胸膈痞满 , 鼻塞声重 , 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 舌脉上多以“舌苔白润 , 脉象浮紧”为特征 。 在临床辨证使用华盖散的时候 , 一定要重视它的核心病机 , 也就是“肺感寒邪 , 内夹痰湿”等 , 而临床主证 , 以“咳喘 , 喉间痰鸣 , 恶寒发热”为典型症状 , 舌脉以“苔白润、脉浮紧”为辨脉要点 。 华盖散这个千古良方 , 但凡方药对证 , 在临床中的效果是很棒的 , 可以将风寒痰湿连根拔起 。
华盖散由散改汤后 , 更方便临床辨证加减 , 根据实际情况 , 加减化裁 , 也会收获良好的效果 。 如果表寒较重 , 可以加生姜、紫苏叶、防风等中药 , 来增强解表散寒的力量;如果鼻塞流涕比较明显 , 可以加苍耳子、辛夷等中药 , 来增强宣表通窍的作用;如果胸膈痞满比较重 , 可以加枳壳、桔梗、厚朴等中药 , 来增强行气宽胸消痞的作用;如何咳痰比较严重 , 可以加前胡、半夏、白芥子等中药 , 来增强化痰止咳的作用 。
- 排尿很黄、异味很大?医生提醒:或是身体在向你暗示这4件事
- 睡眠的重要性
- 年龄大了,经常压腿、拉筋,对身体是否有好处?需要注意什么?
- 怎么挑选牛奶?纯牛奶、高钙奶、脱脂奶、舒化奶有什么区别?
- 易怒、口苦口臭、脸色暗黄,或是肝有问题!这食物有助于保护肝脏
- 村医拔罐陷医患、蒙屈申诉十余年
- 一味奇妙的中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对了“瘀血一去百病消”
- 林海峰、梅墨生两位养生大师,为何均未活过60岁?原因令人反思
- 医生提醒:发生误吸、噎呛,请立即这样做!
- 先喝水还是先吃药、先吃饭还是先吃药?原来服药也有相关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