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风林萧瑟江渚寒

立冬,风林萧瑟江渚寒】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立冬,风林萧瑟江渚寒
文章图片
制图/张继
岳强
赏罢层林尽染 , 迎来草木黄落 。 今天 , 岁时迈入壬寅亥月孟冬之节立冬 , 自此刻起 , 从节气角度说 , 就算是冬天了 。
冬令六气 ,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分别对应了干支岁时月份为亥、子、丑 , 月初为节 , 月中为气 , “每月两节日期定 , 最多不差一两天” 。 在寒暖变化上 , 初冬亥月古称“小阳春” , 还是会有乍冷乍暖的气温波动 , 所以 , 在立冬小雪这个月里 , 及时增减衣服 , 让身心适应气温变化 , 避免遭受风寒侵扰是蛮重要的 。
节气 , 对我们日常生活来说 , 也可以看作是未雨绸缪的自然规律预警提示 , 记住了“五日一候 , 三候一气 , 二气一节”的节气变化规律 , 并遵循其规律生活 , 这也是古人所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在生活里的实践 。
从自然风物的变化规律上来说 , 花木知地气 , 飞禽识天气 , 在古画里常用它们当作描绘物候时令的符号 , 本期题图所选用的这幅元代画家倪瓒所绘《江渚风林图》就近乎于立冬节气前后的物象与感受 。 倪瓒在题画诗中写道:“江渚暮潮初落 , 风林霜叶浑稀 。 倚杖柴门阒寂 , 怀人山色依微 。 至正癸卯九月望日戏为胜伯徵君写此 , 并赋小诗 。 ”从落款时间来看 , 此画是作于癸卯九月望日也就是1363年的阴历九月十五 , 但其所绘风貌与诗中意境却似霜降立冬之交的感受 。
南北朝时期著名文人刘勰著《文心雕龙》物色篇中道:“春秋代序 , 阴阳惨舒 , 物色之动 , 心亦摇焉 。 盖阳气萌而玄驹步 , 阴律凝而丹鸟羞 , 微虫犹或入感 , 四时之动物深矣 。 若夫珪璋挺其惠心 , 英华秀其清气 , 物色相召 , 人谁获安?是以诗人感物 , 联类不穷 。 流连万象之际 , 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 , 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 , 亦与心而徘徊……吟咏所发 , 志惟深远;体物为妙 , 功在密附 。 故巧言切状 , 如印之印泥 , 不加雕削 , 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 , 印字而知时也 。 ”这段话的大意是 , 在四季变化中 , 阴晴寒暖等自然景物声色的变化 , 都会使人的心情伴随着波动 , 人若将此融入作品中 , 物色相感 , 谁能不动心呢?所以 , 当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 , 注意观察外象 , 并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情绪……作品贴近自然的同时还能够抒发情志 , 就像治印钤印一般 , 将心象里的自然风貌描摹在作品之中 , 此时此刻的人事与物象都寄情于作品传世了 。
刘勰的《文心雕龙》虽然是一部关于诗词文学创作的理论著作 , 但以其物色篇中的观点来欣赏倪瓒这幅《江渚风林图》 , 却可以解读出更丰富的内涵 。 由画之物象来看 , 整幅画面空落寂廖 , 苍凉萧瑟 , 疏枝枯干 , 静水微寒 , 作者惜墨如金般寥寥几笔是不是将初冬景象勾勒的高度凝炼且逼真?而在这物象中是不是还能够读出作者情绪落寞孤寂之感?作为元四家之一的画家倪瓒 , 其作品在中国画史上被封为“逸品” ,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中赞:“古淡天真 , 米痴后一人而已 。 ”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南田则赞其画:“寂寞无可奈何之境 , 最宜入想 。 ”认为倪瓒的画无与伦比 , “真寂寞之境 , 再着一点便俗” 。
从悲秋到寂冬 , 从秋收到冬藏 , 在这幅《江渚风林图》中既具象了冬之物象 , 也抽象了冬之情感 。 画中仅仅四株枯树 , 一片远山 , 静水无痕就绘出了萧瑟寂寥的景象 , 画中无人 , 却画出了人心里那浓浓的孤独与寂寥之感 , 这是一幅冬令的应景之画 , 但并不适合冬令欣赏 , 酷暑热恼之时 , 静观此画 , 心中定会升起无上清凉的感受 , 此即为“寒则暖之 , 暖则寒之”阴阳互补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