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的诞生给人类社会带去了便利 , 它的便捷和低成本也让塑料被大量使用 。 可惜它生产简单 , 成本消耗低 , 但是却给环境带去了极大负担 。 一只塑料袋要想在自然中被分解 , 至少需要100年以上 。 这些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难以被微生物分解 , 只能在高温下焚烧 , 产生的有害气体以及二氧化碳如何处理也是个难题 。
塑料的泛滥使得微塑料的大量出现 , 它们体积小 , 肉眼难以辨识 , 很轻易附着在物品和食物上 , 随着人类的行为活动被带去体内 。 有调查显示 , 新生儿每天能喝下160万微塑料 , 科学家对此严肃提醒 , 微塑料还有可能侵入人体大脑 。 这些塑料是如何堆积的呢?
文章图片
所谓微塑料 , 起源于2004年的《科学》杂志上 , 由英国科学家们提出 , 他们认为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以及碎片 , 都是微塑料 。 这些微塑料的诞生主要来源两个方面 , 也因其来源被进一步划分为原生塑料和次生塑料 。 原生塑料是指人类生产出来的 , 本就十分微小的塑料颗粒 。 像是磨砂膏以及牙膏里的微珠 , 都属于微塑料的范畴 。
次生塑料则是在自然环境下 , 暴露在野外的塑料在风力等作用下 , 自行分解出来的塑料微粒 。 微塑料直径小 , 难以被肉眼观察到 。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注意到这些无孔不入的塑料 。 原本微塑料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 但当人类过度使用塑料 , 没有随意丢弃塑料 , 对塑料的处理缺乏有效手段导致塑料增多后 , 这些微塑料也开始猛增 。
文章图片
【新生儿每天喝下160万颗微塑料?科学家提醒:微塑料可能侵入大脑】根据调查发现 , 微塑料如今遍布全球 , 不管是江河湖泊 , 洋流还是赤道乃至南北极 , 都有微塑料的身影 。 甚至于大气中也有微塑料的存在 , 有研究人员对湖泊和土壤中的微塑料进行了检测 , 而后得出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 。 他们计算得出 , 湖泊与土壤中的微塑料总量达到了惊人的15万亿吨 , 这是悬浮在海洋水面的微塑料总量 , 两者竟然差不多 。 无处不在的微塑料让研究人员心生警觉 , 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牵头 , 众多研究人员参与的研究项目就此问世 。
文章图片
研究人员注意到 , 当前各大厂商生产的婴儿奶瓶基本都是塑料制品 , 这些主要成分为聚丙烯奶瓶 , 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信任 。 为此研究人员特意选取了十多种不同品牌的奶瓶 , 在经过标准的消毒后 , 采用统一手法冲泡奶粉 , 接着测试奶瓶中的塑料释放量 。 最终机器检测发现 , 这些不同品牌的奶瓶释放出的微塑料含量在130万个到1620万个之间 。
文章图片
不仅如此 , 在长达21天的实验中 , 这些奶瓶每天都在释放出塑料 , 其释放量会受到加水量以及水温的影响呈现曲折变化 。 最终在研究人员收集到的数据中显示 , 新生儿在刚出生的12个月里 , 每天被暴露在160万个微塑料中 。 温度则对微塑料的释放量影响最大 , 研究人员发现 , 冲泡奶粉时 , 水温从原本适宜的70℃提升到95℃ , 微塑料的释放量也从原本的每升600万个增加到5500万个 。 就算是对奶瓶的灭菌过程 , 即把奶瓶放入95度热水中浸泡 , 也会促使微塑料同比增加35% 。
文章图片
无独有偶 , 欧洲肠胃病协会召开时 , 有研究人员提出 , 他们在人体的排泄物中首次检测到高达九种的微塑料 , 这个发现也表明 , 这些微塑料会随着人类的进食等行为进入人体 , 最终到达肠胃 。 那么这些微塑料对人体是否有害呢?著名的生态毒理学家马克布朗曾经进行了蓝蚌实验 。 他发现 , 被标记的微塑料在被蓝蚌吸收进体内后会一直存在 , 不会随着生物体的行为被排出 。
- 控制饮食烟酒不沾,尿酸却有增不减?想防痛风,还要每天做到2点
- 膀胱结石|吃得越饱的人,寿命越短?难道每天吃两顿饭的人,身体会更健康吗?
- 龙山县实施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落实政府重点民生项目
- 运动|每天踮脚尖10分钟,坚持半年,会收获4个意想不到的好处
- 乙肝每天做到3点,或许能预防癌细胞生长,坚持下去没坏处
- 人民日报:这3种被公认的长寿运动,每天都坚持30分钟,有助长寿
- 尿液颜色不同,病症不同,一文学习下
- 老人“日行万步”不可?每天走多少步最好?这个范围内才会更健康
- 中药|每天一勺醋,有养肝护肝的作用?喜欢吃醋的人,都不易患癌?
- 运动|每天坚持“踮脚尖”,一段时间后,或许能收获这6大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