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云也
指南是医生做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 , 你有没有试想过这样的场景:有一天 , 患者们拿着指南来找你看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这一天可能真的快到了 。
写给患者的指南 , 真的有人这么做了
今年8月 ,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就发布了一款专门写给患者的指南:《2022ESC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患者需要了解的内容》 。
患者指南是怎么做出来的?
简单来说:患者指南可以从「医生版临床指南」转化而来 , 也可以不基于现有临床指南 , 直接参照指南制订方法学单独制订[1] 。 比如ESC本次发布的患者指南 , 其中的内容就是根据ESC在2021年发布的《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医生版)》进行简化和编写得来的[2] 。
与写给医生的临床指南一样 , 患者版指南需要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 , 给出当前最佳推荐方案;其制订过程均应科学、规范和透明 。 而同为指南 , 标准化一样是不可疏忽的环节 , 患者版指南同样有着明确的制订原则 。 高质量的患者版指南不仅需与临床指南的推荐意见保持一致 , 还应考虑患者所处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1] 。
文章图片
患者指南与临床指南的差异图源:文献1
例如2020年发布的《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 , 就充分结合了我国的饮食习惯问题 , 不仅在病因基础知识部分着重强调黄曲霉素的危害 , 提示患者们「不吃霉变食物」 。 基于《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规范地制订 , 而又在细节中充分结合我国患者的生活方式 , 选取患者最可能「犯错」的问题作为患者版本有别于临床版本的要点[3] 。
患者指南的制订过程 , 也回答了另一个问题:患者指南跟一般的医学科普 , 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说差异体现在以下几点:基于循证方法、最佳推荐明确、权威性学会背书、与现行临床指南密切配套 , 最终用来配合医务人员规范治疗 , 帮助患者与医务人员共同决策 。
文章图片
患者版指南制订目的图源:欧洲心脏病学会网站
给医生vs给患者写指南 , 会有哪些区别?
既然是写给患者看的指南 , 想要让患者有良好使用体验 , 让相应疾病的患者参与到患者指南的制订过程中就顺理成章 。
在此基础上 , 招募患者、患者参与形式标准化、患者意见如何融入指南写作等话题顺势展开 。 苏格兰大学间指南网络(SIGN)在制定偏头痛指南的患者版本时对此总结出了一系列经验[4]:患者版本制订组由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组成 , 此外还要引入一名非疾病相关志愿者提供客观视角 。
文章图片
为更好地向患者传达诊疗规范 , 应通过患者参与了解的一些问题图源:文献5
该小组总结出「患者所需」 , 再与整个指南小组商讨对于患者而言重要的结果、患者价值观和推荐偏好 , 考虑怎样的遣词造句和附加信息 , 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指南 。
以ESC患者指南为例 , 相比于临床指南 , 患者版就十分图文并茂 , 「帮助患者延长寿命、预防住院、减少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 三个简短的句子 , 结合图片展现的生活场景 , 就将干预措施的基本原则概括给患者 , 既好理解 , 也容易牢记 。
文章图片
结合生活场景、图文配合的患者指南内容图源:文献2
包括《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等在内的几部我国患者版指南 , 都有「小贴士」等内容「插播」患者可能需要的信息 。
- 营养师:除了小米,这3种食物都对大脑健康有益,建议知晓
- 慢性肾病患者不能吃豆制品,这种说法是真的吗?真相来了
- 血脂高的人,吃什么食物对病情最有益?早了解早受益
- 4种高营养食物,其实经常出现在你的身边,建议早点了解下
- 为什么都提倡吃鸡蛋,鸭蛋个头是鸡蛋的2倍,却没人提及?了解下
- 吃了维生素b2的人,发现尿液变得很黄,是正常的吗?建议了解下
- 为什么早上容易鼻炎发作,中午症状就减轻了?建议多了解下
- 为什么耳朵里总是油油的?耳朵痒要不要掏?不妨多了解下
- 爱啃鸭脖的人要注意了,经常吃鸭脖会影响健康?一文了解下
- 总是上火是怎么了?一文科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