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光照亮心世界|警惕“老漂族”的精神空巢,系统化关爱随迁老人

瑞光照亮心世界|警惕“老漂族”的精神空巢,系统化关爱随迁老人
文章图片
“老漂族”一词早在10年前就已在网络流行 。 老年人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第三代 , 离开家乡 , 来到子女工作的城市 , 他们被称为“老漂族” 。
国家卫健委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 , 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 , 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 , 其中专程来照顾孙辈的比例高达43% 。
“‘老漂族’出现 , 是因为中国人强烈的家庭观念 。 父母觉得有义务尽全力支持他们 , 因此有许多老人离开家乡 , 来到上海等大城市 。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这样认为 , 这也是当下快节奏中国的一个阶段性现象 。
然而 , 本该是安享晚年生活的退休老人 , 却因“老漂”而面临着“退而难休”、背井离乡与水土不服、家庭关系难处理、缺少朋友与社交难、社会保障和服务难如医疗报销难、老两口两地分居、情感缺失、心理孤独等诸多问题 。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米莉表示 , 随迁老人的日常生活大多被照顾孩子挤占 , 社会交往的切断、子女工作的繁忙 , 使得他们的情感需求极易被忽略 。 同时 , 身体状况也会影响到随迁老人的被需要感 。 “而歧视文化的存在 , 让随迁老人的融入变得更为困难 。 ”
瑞光照亮心世界|警惕“老漂族”的精神空巢,系统化关爱随迁老人
文章图片
心理专家林紫谈到 , 在处理三代人的家庭问题咨询时 , 她也发现“老漂族”因为感觉为了子女的家庭付出很多 , 老人会对子女的某一句话非常敏感 , “容易受伤” 。 “孤独感 , 来源于缺乏归属感 。 ”
有心理学人士认为 , “老漂族”的精神现状就是心理空巢或是精神空巢 。 以前自己是家中的权威 , 换到儿女家居住 , 这种价值感便会瓦解 , 取而代之的是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 同时 , 由于子女上班非常繁忙 , 忙碌一天后回到家 , 也很少与父母交流 , 老人更觉得孤单了 。 这些不良情绪将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老龄化问题专家穆光宗表示 , 作为子女 , 更应抽时间多与父母交流 , 多陪父母说说话 。 应该帮助老人尽快融入新的环境 , 把自己的父母介绍给周围年龄相仿的老邻居 , 帮助他们形成新的朋友圈子 。 社区也应组织一些活动 , 让老人参与 。
瑞光照亮心世界|警惕“老漂族”的精神空巢,系统化关爱随迁老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米莉认为“应建立对随迁老人系统式的关爱” 。 米莉分析 , 随迁老人面临的困境包括家庭、心理、社区、制度等层面 。 从家庭层面看 , “随迁老人”的社会身份、网络都留在了老家 , 流入城市后他们的生活不仅与过去发生了整体性断裂 , 作为子女核心家庭的外来者 , 还要重新适应年轻人为主的生活方式;心理层面上 , 家庭生活变成以孙辈为中心 , 老年人逐渐成为容易被忽视的“隐形人”;社区层面 , 作为“半熟人社会” , 老年人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朋友圈”以融入 。 “尽管随迁老人能享受到所在地一定的养老服务与养老保障 , 但仍存在一些制度政策方面异地衔接的困难 。 ”
瑞光照亮心世界|警惕“老漂族”的精神空巢,系统化关爱随迁老人
文章图片
“来自家庭的关怀是随迁老人社会支持的首要之义 。 子女要给予老人足够的经济、生活和精神支持 , 积极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 , 多一些对他们的包容、忍让、陪伴和理解 。 ”米莉告诉今日女报/凤网采访人员 , “既要打通城乡、异地壁垒 , 摒弃歧视文化 , 切实让随迁老人享受到诸如公交出行、公共文化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 又要加大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投入力度 ,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随迁老人的育儿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