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如果肠子长息肉,身体会有哪些征兆?( 二 )


除了炎症外 , 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和息肉的发生息息相关 , 这种感染可导致肠道的分泌出现异常改变 , 随之出现的环氧合酶2以及血浆胃泌素17会刺激肠黏膜并促进息肉的出现 。

4、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3种因素外 , 胚胎异常(它与幼年性肠息肉有关)、年纪(结肠、直肠部位的息肉发生率和年纪呈正相关 , 一般年龄越大概率越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都会导致息肉的发生 , 尤其是吸烟与腺瘤性息肉的出现有很大关系)等因素都会导致肠道息肉的发生 。
总而言之 , 生活中在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疾病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下 , 肠道很容易出现息肉 。 临床上息肉作为肠癌的癌前病变两者之间存在很深的内在联系 , 研究指出临床上80%的大肠癌是恶变的息肉演变而来 , 而大肠癌作为癌症的一种 , 患者的预后往往是很不好的 , 因此 , 为了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 人们要积极预防肠息肉 , 一旦出现肠息肉要及时处理 。

由于肠息肉的出现充满了不确定性 , 很多时候都是发生了相关症状后才去检查明确它的存在 , 那么生活中什么症状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肠息肉需要去医院检查呢?
二、出现这些症状后 , 赶紧去医院肠息肉由于发生于人体肠道 , 所以它的相关症状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 主要见于以下几种 。
1、血便
研究指出人体三分之一的血便是肠息肉导致 。 肠息肉是肠道表面的组织增生凸起 , 因此它表面密布着血管 , 当粪便通过的时候会摩擦到息肉 , 致使上面的血管破裂从而让血液流出并与大便一起排出体外 , 另外 , 息肉表面的炎症以及糜烂也可导致息肉血管破裂并引发血便 。

临床上肠息肉导致的便血颜色呈现为鲜红色 , 特征主要为大便表面带血或者间断性便血 , 一般排便结束后出血就会自动停止而量多少不等 。 假如肠道出现的息肉数量比较多或者病情比较严重 , 血便所带走的血量也会相应增多 , 患者可能会因此出现全身性症状即消瘦或者贫血 。
2、大便习惯、形状改变
生长在肠道的息肉会对周围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干扰 , 与肠道功能密切相关的排便也会随之出现异常改变 。 首先是大便的习惯发生改变 , 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便秘(两者可交替发生)并且还伴有明显的腹痛 , 而少部分患者则会发生大便次数、时间的改变 。

其次便是大便形状的改变 , 由于肠息肉在肠道中会占据一定的排便空间 , 大便在息肉的挤压下会呈现为扁形或者变细 , 同时中间还会有凹陷 。
3、肠套叠、脱出
当肠道中的息肉体积过大或者长蒂时 , 可导致患者出现肠套叠 , 如果息肉出现的位置比较靠近肛门 , 患者还可能会因此出现息肉的肛门脱出 。 与此同时 , 息肉导致的肠套叠还可能让患者出现其他附加症状 , 例如呕吐、腹痛以及腹胀等不适状况 。



总而言之 , 在生活中出现血便、大便习惯以及形状改变等异常情况时 , 需要警惕肠息肉的发生 , 尤其是多种症状一起发生时更要高度关注 , 需要患者及时去医院明确肠息肉是否存在 。
三、注重检查 , 将息肉的危害拒之门外由于每个人的体质都存在差异 , 同一疾病所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 肠息肉也同样如此 , 有的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 , 而有的患者则不会有什么不适表现 。 因此 , 无论是为了确诊肠息肉 , 还是预防肠息肉 , 检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临床上 , 对于正常人即肠息肉不高发的人群来说 , 推荐45岁开始进行第一次肠镜检查 。 而对于肠息肉的高发人群 , 例如存在肠息肉家族历史的人群 , 建议肠镜检查时间提早 , 一般推荐25岁便开始检查 , 时间最迟不要超过35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