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一棵苗 延伸一条链

本文转自:宁夏日报
种下一棵苗 延伸一条链
文章图片
贺兰山东麓规模化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 本报采访人员党硕摄
进入9月 , 贺兰山东麓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 。
自1985年第一瓶葡萄酒酿成 , 历经试验示范、快速扩张、品质提升、稳定成长 , 如今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 , 35万亩荒地变成绿洲 , 一片片葡萄藤接天连碧 , 一座座酒庄星罗棋布 , 一瓶瓶好酒飘香世界 。 但它的魅力远不仅于此 , 在改善生态、带动经济发展的背后 , 连起的是一片惠及民生的大产业 。
今年40岁的赵平 , 是永宁县黄羊滩农场2队的葡萄基地合作人 , 凭借多年的种植经验 , 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变成“半个”葡萄种植专家 。 “过去我们这里种植小麦和玉米 , 一亩地平均收入二三百元 , 能在场部盖上一间房就很满足 。 现在我们农场农户在银川买房买车的可多了 , 别看这小小的葡萄 , 它让我们实现了脱贫致富 , 也带动了乡村振兴 。 ”通过与宁夏张裕龙谕酒庄的合作 , 赵平和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免费为农户提供苗木和栽培管理技术 , 解决当地农村及移民就业人员5000余人;编制《质量安全标准与措施手册》指导农户种植 , 并请农机专家设计小型农机具 , 推进种植过程机械化、科学化 , 提高种植水平 , 增加经济效益 , 引领农户通过种植酿酒葡萄脱贫致富……在贺兰山东麓发展成长近20年 , 龙谕酒庄通过自营、葡萄基地+原酒发酵中心+酒庄等模式 , 实现了农户、地方政府、企业三方受益的多赢局面 。
葡萄酒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 , 不仅让赵平这样的基地合作人尝到了“甜头” , 还让更多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
“每年3月到11月的用工期 , 我们村会有十几个人一起出来在葡萄园干整枝、除草、采摘方面的农活 。 一年能干190天左右 , 差不多年收入近两万元 。 ”杜学忠是青铜峡市瞿靖镇新民村的村民 , 从青铜峡葡萄酒产区建设之初 , 就带领村民一起在葡萄地里干活 , “现在村里已经很少人出去务工 , 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 , 还能照顾家 , 很幸福 。 ”
产业兴 , 乡村兴 。
“我们是闻着葡萄果香奔小康的!”作为志辉源石酒庄的讲解员 ,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故事早已烂熟于乔静心中 。 20年前 , 乔静随父亲从陕北来到银川市西夏区昊苑村 , 曾经满眼黄沙、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让她一心想要走出去 , 如今满目绿色 , 春风一拂葡萄香的景象让她身心均已找到归属 。
这个距离志辉源石酒庄不远的村落 , 将美丽乡村的建设和葡萄酒旅游有机融合 , 依托辖区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的资源优势 , 成功跻身“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行列 , 17座酒庄的葡萄酒年产值近2亿元 , 村集体年收益4800万元 , 占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的75% , 葡萄酒旅游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 , 全村旅游年收入达到2000万元 。
“14年前 , 我选择来到贺兰山东麓时这里还是一片戈壁滩 , 是葡萄酒产业把这里变成了绿洲 。 我也见证了这里的农户从贫穷走向了小康 。 ”贺兰神(宁夏)国际葡萄酒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启告诉采访人员 , 贺兰神酒庄自开发建设以来 , 为周边生态移民提供了约1500个就业岗位 。 下一步 , 酒庄还计划投资建设一个集有机生态旅游、葡萄酒康养、休闲度假、有机农业观光的生态产业园 , 可以为农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
“一产种葡萄 , 二产酿造加工 , 三产发展葡萄酒旅游等 。 特色产业只有成为富民产业 , 才更具生命力 。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 宁夏葡萄酒产业是典型的富民产业 , 每年能为产区周边农户提供季节性用工岗位及固定用工岗位13万个 , 固定工年收入一般达2万元至3万元 , 季节性用工每个劳动力收入每年达6000元至1万元 , 酒庄(企业)年支付工资性收入约10亿元 , 当地农民收入中的三分之一来自葡萄酒产业 , 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