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肿瘤, 尽早“介入”是关键( 二 )


“癌症并非绝症 。 对某些耐药的肿瘤或进展到中晚期的肿瘤而言 , 与其选择单一的‘轰炸式’西医治疗 , 对肿瘤赶尽杀绝 , 不如选择更温和的中西医结合 , 让病人选择带病生存 , 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 ”林丽珠说 。
提起中医药 , 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各种中药药剂和汤药包 , 但中医药治疗并非仅限于此 。 据了解 , 现代中医治疗肿瘤主要是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 , 体质虚实 , 综合判断用药 。 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中药内服、中药食疗、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穴位注射等 。
与此同时 , 中医药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 , 在业界一直存在争议 。 林丽珠表示 , 中药包含上千种 , 《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为上品、中品、下品 , 下品中药多为有毒药物 , 不可多服、久服 , 用这类中药治疗肿瘤 , 可能会出现肝、肾功能等损伤 。 林丽珠说 , 她治疗过的很多病人有的已经持续服用中药5年甚至更久 , 对这类病人肝、肾功能指标长期监测过程中 , 并未发现上述指标功能异常 。 因此辨证准确 , 配伍合理非常重要 。
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 , 离不开中医药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 不过 , 目前西医仍然是主流医学 , 中医尚未有自身独立的疗效评价体系 。 现有的中医药评价体系多是基于西医的标准来执行 。 林丽珠举例 , 比如西医对肿瘤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是“肿瘤缩小或消失” , 以这个标准来评价中医效果 , 后者肯定不如前者有效 。
早在十多年前 , 林丽珠就开始致力于构建中医药评价体系 , 并牵头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肝癌等疾病的指南和共识 , 但这些指南更多局限于中医肿瘤的圈子里 , 影响有限 。
中西医结合治肿瘤, 尽早“介入”是关键】2021年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颁布、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同发布了《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下称《共识》) 。 《共识》详细阐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思路、原则及诊疗常规 , 用以作为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行业指南 。 林丽珠回忆 , 这项《共识》从最初构思到尘埃落定 , 经过全国31家省市级医院肺癌领域的专家反复论证、修订 , 前后花费3年时间 。 近期 , 林丽珠也正牵头撰写关于肝癌、鼻咽癌、卵巢癌的共识 , 目前还在完善中 , 后续也会陆续推出 。
“对于初学者而言 , 《共识》保证了其在看病时能有章可循 , 看病时至少能达到及格分 。 ”林丽珠强调 。
值得注意的是 , 中医药发展离不开中医药人才 , 但人才缺乏一直以来都是常态 。 林丽珠说 , 中医入门容易 , 但精通很难 , 这中间需要经历漫长的学习和摸索 , 有时也需要比较高的悟性 , 导致很多年轻人难以从中收获成就感 。 据她了解 , 现在很多学中医的博士生都在忙着做实验、发论文 , 难以沉下心学习专业知识 , 做好临床 , 到最后终究是“纸上谈兵” , 离病人越来越远 。 久而久之 , 会看病的中医医生越来越少 , 能做实验的中医医生却越来越多 。
“应针对不同的中医学生 , 设置不同的培养方向 , 不应该让所有中医学生都忙于做实验、发论文 , 应该让他们多参与到临床实践中 。 ”林丽珠建议 。
在林丽珠看来 , 诵经典背处方、记穴位、学习中医的基本理论等 , 是中医学习的基础环节 。 打牢基础是第一步 , “即便把这些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 , 离会看病还有很远的距离” 。 中医在具体诊治上并没有相应的标准可循 , 更多靠的是医生的个人诊治经验 。 这也意味着 , 一名中医肿瘤医生需要同时掌握中西医两套专业知识 , 了解疾病的发生、进展 , 并且对它的风险程度有所预估 , 才能找准治疗的切入点 , 给病人制定出适合的中西医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