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自然“放榜”,地坛医院青年人才崭露头角

2022年国自然“放榜”,地坛医院青年人才崭露头角】2022年9月8日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 。 北京地坛医院共获批5项 , 其中面上2项 , 青年基金3项 。 本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占比60% , 其中2项获批者均为工作不到一年的应届博士生 。 虽然本年度受到疫情、以及专职科研人员调离的影响 , 但经过多年科研积累仍然保持在5项水平 , 这充分体现了医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后备力量 。
近年来 , 医院出台了一系列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政策 , 依托院内科研基金分层次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开设科技能力系列培训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科研支撑服务搭建人才成长平台等 , 为青年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 本年度获批的项目中 , 杨志云教授、王玺教授获批的面上项目 , 刘遥、杨君茹青年基金继续保持着医院传统学科的优势 , 杜春静的青年基金为重症医学科首次获批项目 , 实现零的突破 。
在2021年国自然准备及申报阶段 ,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 医院组织部署相关前期准备及申报工作 。 为助力国自然申报科技处采取了系列的措施:开展国自然撰写系列讲座;根据各科室实际情况 , 以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等形式灵活多元的专家指导;集中两次进行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与辅导;各科室主任积极配合 , 将申报任务细化到个人 , 选定重点支持种子进行专业辅导 , 给予时间和政策上的倾斜 , 大大提高了标书的撰写质量 。
千锤百炼铸标书
青年后备结硕果
青年人是科技创新的新生动力
于变局于开新局
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让我们听听青年人
对科研工作的理解和感悟
2022年国自然“放榜”,地坛医院青年人才崭露头角
文章图片
刘遥中西医结合一科
从一名科研“小白” , 到做出第一条背景干净的WesternBlot条带 , 再到SCI发表 , 再到通过国自然科学基金评审 , 每一步都经历过无数的失败 , 每一步亦是到站即起航 。 成长离不开努力 , 努力离不开方法 , 实验室多练 , 文献多看 , 临床工作多思考 , 科教培训多参与 , 不但可以打牢基础 , 还能快速打开科研思路 , 有效提高科研思维和课题设计能力 。 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它不会立竿见影 , 马上让你得到反馈 , 但每一次的目标达成总会在不经意间出现 。 梦想 , 并不奢侈 , 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
2022年国自然“放榜”,地坛医院青年人才崭露头角
文章图片
杜春静重症医学科
很荣幸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从博士到工作 , 4年间我一直在地坛医院学习 。 科研工作从零开始 , 点点滴滴都离不开医院和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和培养 。 尤记得博士期间第一次开题时对课题认识懵懵懂懂、不知所措的窘况 , 在科室、研究所及教育处的老师们认真耐心的指导和鼓舞下 , 科研的种子在我的内心慢慢萌芽、扎根、成长 。 入职ICU后 , 医院、科室、研究所及科技处的领导老师们 , 更是在申报课题时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鼓励 。 作为年轻医生 , 自身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 身上的担子还很重 , 还需加倍努力 , 争取在科研的平台下 , 创造更大的价值!
2022年国自然“放榜”,地坛医院青年人才崭露头角
文章图片
杨君茹消化内科
有幸研究生阶段求学于北京地坛医院消化内科 , 得益于导师魏红山教授的耐心教导、医院科教处及科室李坪主任的全力支持 , 从科研白丁开始 , 一路成长 。 受导师影响 , 做基础科研 , 从学会实验开始 , 从看懂文献和写好综述开始 , 根植于糖生物学 , 在蛋白质和核酸被广泛研究之后 , 糖以其独特的方式在生命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 在地坛医院完备的科研平台下 , 课题组长期坚持糖生物学研究 , 传承至今 。 毕业后加入地坛医院 , 经历新冠疫情的洗礼 , 也被地坛人的坚守和敢于担当所感动着 , 希望自己能在地坛精神的指引下 , 临床和科研工作都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