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第一天!养生记住这六点,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二 )


一、吃得“润一点”
此时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等 。 适宜的食谱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等 , 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



二、心情“好一点”
老年人应保持内心宁静、心情舒畅 , 切忌情绪大起大落 , 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 有时心神消耗的气血 , 比身体劳作更多 , 因此不要让自己的心思太辛苦 。 遇伤感事则主动排解 , 以避肃杀之气 。

平时可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 , 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 不妨多去参加体育锻炼 , 如散步、登山、旅游等 , 以消解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 。 如条件允许 , 可以外出旅游 , 怡情舒心 。 其中登山活动有益于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 , 增强心脏收缩力和肺活量 , 也能很好地改善消极沮丧的情绪 。



三、喝得“多一点”
秋季干燥 , 平时除了多喝白开水 , 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之外 , 还可以多喝点茶 , 如荷叶茶、玫瑰花茶等 , 有理气生津、平稳血压、舒肝解郁的功效 。


四、睡得“早一点”
出伏后易“秋乏” , 为了缓解秋乏 , 需要睡得早一点 , 早睡早起 , 较之夏季增加1个小时左右的睡眠 , 或者通过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 。 一般晚上10点半就应该上床睡觉了 。

五、穿得“暖一点”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 , 但对于中老年人 , 特别是老年人 , 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 。 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一点 , 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一点 。

早晚穿衣也有技巧 , 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 , 这些都是血管较丰富的地方 , 特别是颈部 , 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收缩 , 有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的风险 。

六、通风“勤一点”
出伏以后 , 气温逐渐降下来 , 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 , 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 , 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 。 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 , 选个晴朗的日子 , 把衣物从箱中取出 , 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 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 , 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 。 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 , 以保证良好的通风 。

出伏养生 , 远离六个滋补误区


一、不能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 , 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 , 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 , 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 否则适得其反 , 会伤害身体 。 建议前往正规医院 , 咨询专业医生后 , 根据体质对症调理 。

二、不能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是补品中的良剂 , 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 , 若久服多服 , 对老年人来说 , 常常不堪重负 , 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 , 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 , 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 建议做好荤素搭配 , 营养一定要均衡 。

三、不能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 认为“多吃补药 , 有病治病 , 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

四、不能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 , 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 。 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 如多吃芹菜有助改善高血压;多吃萝卜有助于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等 。

五、不能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 , 专服某一种补品 , 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 , 这对健康是不利的 。 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 , 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 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