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真的会变傻!时间久了,连运动都没法帮你!( 二 )


看到这里 , 是不是觉得说的就是你?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14年发表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 。 最早开始使用是用来形容那些经常工作12小时的人 , 通过熬夜作为他们重新掌控时间的唯一方式 。

图源:Pexels
人们在夜晚松绑 , 放逐自我 , 睡眠似乎成了一个最后的必选项 , 可以无限拖迟 , 成为现代人的常态 , 拥有好睡眠似乎成为了生活里的一种奢望 。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牺牲睡眠时间来换取自己的休闲时间 。
【熬夜真的会变傻!时间久了,连运动都没法帮你!】报复性入睡拖延症影响年轻人健康 , 于是人们开始寻求对冲睡眠不足的办法 , 上面提到的运动就是其中一个 , 很遗憾 , 这一效果并不明显 。
03时间不够 , 效率来凑!寻找最佳睡眠时间上面说了 , 解决睡眠不足的问题 , 健身是有点“乏力” 。 既然时间不够 , 效率来凑怎么样?于是 , 人们开始寻找最佳睡眠时间 。
2021 年一项发表在JAMA网络期刊上研究揭示了日本、中国、新加坡和韩国成年人睡眠时间与总体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 持续的睡眠不足和持续的睡眠过多都会导致死亡率升高 , 7 小时才是“最佳睡眠时间” 。
研究结果显示 , 睡眠时间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J型关联——7小时的睡眠时间是与全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死亡相关的最低点 。
在男性中 , 与7小时的睡眠相比 , 每晚睡眠超过该数值 , 比如达到8、9、10小时 , 全因死亡率将分别升高9%、18%和43%;而睡眠不足5小时 , 参与者的全因死亡率也会升高16% 。
无独有偶 , 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子刊上发表的The brain structure and genet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nonlinear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uration cognition and mental health研究也发现:最佳睡眠时长为7小时 , 与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有益关联;然而 , 当睡眠时长不足或超过7小时时 , 与认知功能下降以及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 。
除了保证睡眠时长外 , 确保入睡时间也是重要一环 。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旗下的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 Digital Health 2021年11月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中 ,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等研究团队发现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入睡时间” 。
研究人员发现 , 在校正了年龄、性别、睡眠时长(短时间和长时间的睡眠时间都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血压等混杂因素后 , 睡眠开始时间在和心血管患病风险呈现“U”型关系:22点至22点59分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小 , 太早太迟睡觉都会增加患病风险 , 凌晨(24点)或更晚入睡患病风险最高(这个时间指的是当地时间 , 而不是北京时间) 。
看来 , 这个还是比较靠谱的 。 不过要跟大家强调的是 , 昼夜节律是内置在我们体内的、经历了成千上万年进化后的产物 。 可能当时人类的进化并没有考虑到夜班、夜间的灯光和夜晚旅行等因素 。 最好的办法是 , 健康作息 , 好好生活 。
今晚 , 睡个好觉 。
来源:医学论坛网
作者:张鹏宇
编辑:半夏
审校:清扬
封面来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