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会|对话国医大师王琦院士:中医的传统智慧与青年传承( 二 )


如今 ,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 , 王琦院士认为 , 中医体质学为慢病高危人群的早发现、早预警、早治疗提供了抓手 , 可实现慢病防控关口前移 , 解决精准医学疾病筛查的难题 。 “医学以健康为目的 , 体质学是慢病防控的抓手 , 其实就是未病先防、欲病早治、已病防变、愈后防复 。 未病先防 , 即没病要养生 , 气虚的人怎么能不气虚 , 湿热的人怎么不湿热 , 肥胖的人怎么让他不贪食 , 还没有病就要预防 。 要关口前移 , 不能等病情加重再治疗 。 比如患者有过敏性鼻炎 , 就要赶紧治 , 不然日后气道可能会出问题 , 再不治进一步肺部就可能有问题 。 我们对大量慢性病患者都提前采取调理体质的措施 , 疾病就防住了 。 ”
王琦院士提出 , 大健康包括生命的全周期、生活的全方位、健康的全过程 , 都跟中医体质学有关 。 “比如一个20多岁的女孩看青春痘 , 一个50岁的女性来看更年期 , 她们激素分泌水平不一样 , 中医给的方子当然不可能一样 , 这就是生命的全周期 。 中医所提倡的四季养生、清淡饮食、不要熬夜等等 , 这就是生活的全方位 。 从感冒发生到结束 , 或者到进展成肺炎 , 阳虚的人感冒是怎样的 , 阴虚的人感冒是怎样的 , 如何做康复调理 , 都跟中医的体质分不开 , 这就是健康的全过程 。 ”
医者通过提高“解释能力”让大家有认同感
想要实现未病先防 , 不仅要求医者专业精湛 , 更要把深奥难懂的药方、古籍中记载的药效机理阐释清楚 。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 , 这是个不小的考验 。
【中医药学会|对话国医大师王琦院士:中医的传统智慧与青年传承】王琦院士认为 , 在此过程中 , 医者正是一名“翻译” , 通过通俗的解释让大家有更多的了解和认同感 。 “我们治好了患者的病是事实 , 但是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是怎么被治好的 , 如何让大家了解中医药的价值非常关键 。 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 , 为什么中医药能取得很好的疗效?那是因为中医药可以从调节免疫力、抑制炎症风暴、抗病毒、改善病理损害等多方面起作用 。 我们发放的中药防疫香囊中有什么成分?是如何发挥作用?这些都需要医者给大家解释清楚 。 ”
不过 , 万不能“为了解释而解释” 。 “科普不是天上的星星月亮 , 不能直接把已有的事物搬过来 , 而是需要大家共同研究 。 阐释清楚的同时要注意保持中医药文化的精髓 。 世界上的事物具有多样性 , 多样的才是丰富多彩的 , 世界上的医学也是多样的 。 ”王琦院士说 。
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依赖青年的传承
如何让青年爱上、传承并发展中医药文化?如何让大家了解到中医药文化的价值?
对于青少年学习中医药文化 , 王琦认为可以深度融合哲学、医学、文化等 。 “比如带他们到野外去找草药 , 找到蒲公英 , 蒲公英作为一味中药可以消肿、散结、治乳痈、治疮疡;来到荷花池畔 , 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给孩子们讲一讲藕可以止血 , 莲子可以安神养心……在一个小小的荷花池 , 可以给学生讲很多东西 , 那不是很好吗?”
王琦院士以“天人合一”思想举例说 , 大自然春夏秋冬循环往复 , 生命体在不同时节亦遵循相应规律 。 研究这个规律 , 是要研究大自然和人体的关系、和疾病的关系、和疾病治疗的关系、和养生的关系等 。 “如果破坏大自然 , 比如河流被堵塞和污染 , 就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 人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 我们如何通过‘天人合一’来解决?控制人污染环境的行为 。 中医看病也是尊重‘天人合一’的思想 , 这是西方人认为东方人的最大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