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中国防控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缺位!赵冬点评50万居民中国慢病研究

到一定年龄 , 却罹患数种慢性疾病连绵病榻 。 或许就是因为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种下了因结下的果 。
近日 ,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对近50万国人的研究显示 , 一个人从健康到罹患一种心血管代谢性疾病 , 再发展到数种 , 再到死亡等不同阶段中 , 吸烟、过量饮酒、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不足、不健康体重或腹部肥胖等5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与之有很强的关联 , 具有长期和剂量反应效应 。
同期述评中 , 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指出 , 导致中国心血管死亡的前十个可纠正的因素中 , 有七个是不健康生活方式 。
而中国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益流行 , 让心血管病和糖尿病人群激增 。
在该研究中 , 90%的男性和63%的女性至少有两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在研究期间 , 无论是健康人 , 还是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病的患者中 , 都普遍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而且 , 研究期间 , 从健康人到心血管代谢性疾病 , 到共病的每个阶段 , 不健康生活方式依然较为流行 , 几无改观 。
比如 , 在10年期间 , 之前吸烟者中 , 无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者中有93.3% , 得了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者中的91.9% , 以发展到共病阶段者的90.9% , 依然吸烟如故;这三类人群对应的分别有94.4%、94.7%和94.4%的人饮食习惯照旧不健康 。
赵冬指出 , 这些发现反映了在这一庞大人群中 , 生活方式干预在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缺失或失败 , 也提示了生活方式干预在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防控过程中的困境 。
尽管中国的所有相关指南都建议强调预防 , 在疾病的每个阶段都应改变生活方式 , 但对于心血管病和糖尿病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或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
但是当前更多的研究资源 , 尤其是随机试验 , 却致力于药物或器械治疗而非生活方式干预 , 这使得生活方式相关循证医学证据苍白 。
赵冬指出 , 这些发现还表明 , 在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得到良好治疗的人群中 , 心血管疾病仍有一定的复发风险 , 可能是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
赵冬呼吁 , 人们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远离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 否则 , 许多人将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而失去健康 , 甚至生命 。

赵冬|中国防控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缺位!赵冬点评50万居民中国慢病研究
文章图片
研究显示 , 对于健康人 , 每多1种不健康生活方式 , 随访11.2年期间 , 发生心脏病、中风或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0% , 从1种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发展至≥2种的风险增加14% , 从健康到死亡的风险增加21% 。
与没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居民相比 , 有4种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首次发生任何一种或多种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分别增加64%和2.09倍 。
另外 , 身体活动不足基本上与所有的疾病转变过程都有关;而吸烟与死亡、 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关联更强 。
研究进一步将首次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 脑卒中、2型糖尿病后 , 如首次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不同 , 即便在相同的进展阶段 , 不健康生活方式从中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 。
每增加1种不健康生活方式 , 从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2型糖尿病发展至死亡的风险分别增加14%、16%、11%、19% 。
研究中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30g纯酒精)、饮食习惯不健康(非每日摄入蔬菜、水果、蛋类 , 以及每日摄入红肉或红肉摄入频率不足每周一次)、体力活动不足(体力活动水平不足同年龄组、同性别人群的50%)、以及不健康的体重或腹部肥胖(体重指数<18.5 kg/m 2 或≥28.0 kg/m 2, 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