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明|最好的朋友肿瘤转移,要不要告诉他?身为肿瘤医生的他犹豫了( 二 )


卢明|最好的朋友肿瘤转移,要不要告诉他?身为肿瘤医生的他犹豫了】超声科医生对朱利明解说肿块的形状和周边血管的关系,却迟迟不敢说结论。
“我打断了他的解释,很害怕他一不小心说出转移这两个字。” 朱利明的内心在做激烈的斗争,他急迫地寻找措辞,想着怎么告诉卢明,“看到一个淋巴结,不确定好还是不好。当然,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很很多,再做个增强CT确定下,也趁机做个全面检查。”
说这些的时候,朱利明还在庆幸:他不是学医出身的,最好不要听明白。
“其实让他做增强CT,一是要进一步确认,看看其他部位还有没有问题,另外一方面,我也是给自己留时间,考虑如何面对这件事。”
作为专业医生,看到B超结果,朱利明已经知道情况大概率是不好的。
“我一直在做思想斗争:要不要告诉他这个结果?要么,让他去其他医院就诊,让别的医生告诉他;或者趁现在检查报告没有出来,先找个理由暂时隐瞒一下;再或者把这个难题抛给他的家人……”
但每一种选择,朱利明都觉得不是最好的。
告诉朋友实情,但给他希望
CT结果显示,情况要更加糟糕。结果出来的那个下午,朱利明在楼道里碰到卢明,他询问:“朱院长,我的CT结果出来了没有?”
朱利明第一反应是:还没有。“我其实在逃避。”
在办公室想了很久,朱利明最终还是决定,像他一贯对待其他患者一样:如实相告。“困境来了,任谁都无法逃避,就坦言吧。”
在要不要告诉肿瘤患者“坏消息”这件事上,不同医生有不同的选择和意见。
这么多年,朱利明一直认为,要告知患者真实的结果。
“癌症是瞒不住的,很多情况下,患者和家属是在相互欺瞒。遮遮掩掩对患者来说,反而会产生心理负担,另外一方面,患者只有清楚了自己的病情,才能积极配合治疗,做好人生规划。”
朱利明曾接诊过一位胃癌患者,女儿带他来看病,结果确诊后,她极力要求不要告诉父亲真相。理由是,怕父亲承受不住。
“癌症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又是有阅历有经历的成年人,很容易就看出端倪。”在朱利明的建议下,女儿同意他和父亲谈一谈。
“我问他的第一句话是:你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吗?”朱利明说,那位父亲很平静,说:我当然知道,不就是癌症嘛。他们什么都不让我做,给我做好吃的,说话也和以前不一样,儿子原来不听话,现在说什么答应,女儿都瘦了。我其实更担心影响他们的身体和工作。
只是告知坏消息,并不意味着就是让对方觉得绝望和残酷。
朱利明把卢明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没有人,相对安静,“我说结果确实不好,但还有治疗方法。”
他把自己了解到的治疗手段,一步步讲给卢明听,到什么阶段有什么办法,这是一种鼓励,给人希望。
这也是朱利明经常做的,尽力去鼓励:对于早中期的患者,告诉他要好好医治,该开刀开刀,该吃药吃药,别让肿瘤恶化,多数情况下结果都不错;对晚期的患者,把他的病情和情况更不好的人比,有人比你情况更差,治疗好也好转了。同时还可以找各种幸福点,比如病有所医,子女孝顺,亲朋关心,让患者感觉到不枉此生。
卢明的反应很平静。
“他其实已经有心理预期了,在B超室,那段短暂的沉默,他就知道了。” 朱利明说,每一位患者在刚知道坏消息时,都会经历约一周的心理起伏期:恐惧、否认、愤怒、不甘或者沉默。然后又都会慢慢接受现实。
他们聊到他的孩子、父母和舍不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