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米油盐》|预制菜,不是“想卖就能卖”!

本文转自:人民网
疫情以来 , 在“宅经济”的拉动下 , 预制菜产品火爆“出圈” 。 与此同时 , 相关产品潜在的食品安全及消费者知情权等问题也备受关注 , 争议不断 。
预制菜 , 是把食品原料经过预加工做成半成品或者成品 , 再根据需要配上各种辅料的 。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今年4月发布《预制菜产品规范》(征求意见稿) , 预制菜主要可分为四类:“已完成杀菌熟制 , 能直接入口 , 开封后可直接食用的产品” , 称为即食食品 , 如豆干、鸡胸肉等;“经过简单复热即可食用的产品” , 称为即热食品 , 如方便面、快速粥等;“已完成对主要原料的一定加工过程 , 配以或不配以辅料 , 进行烹调后可食用的产品” , 称为即烹食品;“经过清洗、分切等简单加工 , 配以或不配以辅料加工而成的产品” , 称为即配食品 , 如常见的配菜包等 。
人民网《财米油盐》了解到 , 有消费者反映自己买到的预制菜缺斤少两、食材变质 , 此外冷链运输环节等也是消费者投诉较多的问题 。 有健康专家更是明确提示 , 一些预制菜高油、高盐、材料包装不安全 , 不宜长期食用 。
8月2日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 , 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 , 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等成为投诉热点 , 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等问题突出 。
预制菜绝不是“想卖就能卖” , 有关预制菜规范发展的探索正在不断加强 。 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等协会团体发布了《预制菜产品分类及评价》《预制菜质量管理规范》等团体标准 , 对预制菜的技术要求、贮藏管理等内容提出标准指引;广东率先制定了《预制菜术语及分类要求》《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等5项预制菜地方标准 。
“尽管国内预制菜生产企业众多 , 但总体来看 , 行业仍呈现小、散、弱的态势 。 ”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主任李超峰表示 , 预制菜是新兴行业 , 亟需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来规范企业的制作、经营等问题 , 为生产企业、销售平台划定红线 , 为事前监督提供依据 。 特别是对一些资质不全甚至没有资质、设备不达标、安全隐患大的生产企业 , 要从源头治理 , 将食品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里 。
“如果消费者属特意来品尝厨艺 , 经营者未提前明确告知其使用预制菜 , 那么经营者的行为就违背了消费者的真实意愿 , 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 ”李超峰说 , 此外预制菜的制作还应该符合《民法典》《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
《财米油盐》|预制菜,不是“想卖就能卖”!】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孙毅也表示 , 下一步 , 预制菜行业应该建立相应的市场准入机制和行业生产标准 , 通过提升准入门槛和质量标准 , 推进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 还要通过政策引导预制菜企业的科技和研发投入 ,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预制菜在营养、口味、存贮等方面的水平 , 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 还要重视对冷链物流等底层基础设施投入 , 从而提升产品配送效率、保障生鲜产品安全 。
相关阅读>>>
预制菜爆火背后:行业屡曝食品安全、商业诚信等问题
《财米油盐》|预制菜,不是“想卖就能卖”!
文章图片
《财米油盐》|预制菜,不是“想卖就能卖”!
文章图片
专题:《财米油盐》——你的财经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