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穴位|《黄帝内经》:天食人以五味,从引经说起,学习气味和脏腑的关系】
文章图片
我们都知道 , 中医理论里有四气五味的说法 , 尤其在中药上得到最全面的体现 。
四气五味的理论依据 , 和脏腑经络也是密不可分的 。 也就是说 , 中药以及食物和人体的联系 , 是通过经络脏腑学说来进行分类的 , 今天 , 我们就一起来熟悉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
机体的任何组织系统 , 甚至某个证候和疾病 , 无非就是脏腑或者经络的功能和状态发生了变化 。
而每一个脏腑与经络 , 都有各自特别“亲近”的气味 , 内经将其归纳为酸入肝、甘入脾、苦入心、咸入肾、辛入肺 。
五味入五脏只是最基本的阐述 , 在此基础上 , 身体本身察觉到的一些气味变化 , 也和脏腑经络相关 。
如嘴里觉得有辛的金属味 , 多数提示肺部问题 , 甜味则是脾有了异常 , 咸味和肾有关等等 。 这些分类至少说明了两点:
1、五味容易分走五脏;
2、五味过度和极端现象 , 反过来也会引起五脏的伤害 。
举个简单的例子 , 高盐饮食对肾会造成明显的损害 , 这是现代科学所证实的 , 尤其是高血压等问题 , 应该尽可能少吃盐 。
五味之外还有四气(或者说五气) , 指的是寒热温凉 , 内经认为 , 温性的药食容易入肝 , 热性的容易入心 , 凉性的容易入肺 , 寒性的容易入肾 , 平性的容易入脾 。
这也是中药在组方时的性味归经理论基础 , 针对某脏某经的病症 , 有目的地选择对应的气味 , 从而更好地驱邪扶正 。
当然 , 也有很多特殊情况 , 比如明明是热邪 , 按照《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的说法 , 那就需要热者寒之 , 可是有时候一喝进去寒性药就会反胃呕吐 。
这时候可以采用寒药热服的方法 , 或者反佐一些温热 , 也就是在大量阴寒方剂里少许加入温热的引经药 , 从而避免呕吐格拒 , 引药入胃 。
相反 , 如果极度虚寒需要“寒者热之”时 , 有时候也需要在大辛大热之中反佐少许寒凉 , 从而使身体更容易受纳 。
由此可见 , 所谓引药 , 也是受四气五味和脏腑经络对应的理论所指导的 。
当然 , 中药的引经药 , 还需要强调升降浮沉 , 比如酒、油、香味之物 , 一般具有挥发性 , 中医认为能更好地升提 , 更容易上行头部 , 行气活血之力更强 。
比如川芎、蒿本、白芷、羌活在头痛的使用中 , 就比较常用了 , 再结合性味和归经 , 头痛的部位不同 , 选择也就各异了 。
同理 , 质地致密而重的药食 , 气机容易下降 , 比如一些金石类中药 , 容易入肾经和膀胱经 。
此外 , 还有牛膝的下行 , 更适合腰膝腿脚部位的气血运行 , 引药直达病所等等 。
而某些药食富含糖类 ,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 , 能够更快进入循环为身体提供能量 , 比如甘草大枣之类 , 这就是中医的“入十二经”之基础 。
而像桂枝之类 , 辛热升提之性很明显 , 中医将其用于各种四肢末梢问题 , 有利于引药直达病所 。 虽然是经验之谈 , 深层次里其实也是四气五味和脏腑经络的关联体现 。
最后 , 中医还提出分别和十二经、五脏六腑关系紧密的寒温药性引经药 , 如温肺用杏仁 , 清肺用黄芩 。
- 杂志|国内健康类杂志的领导者-《健康之家》医学期刊-正规期刊发表-录用高-见刊付款
- 《科学》最新刊文:中国科大研究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潜在靶点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征集《中国起源地品牌通用评定要求》团体标准起草单位与专家
- 《科学》:重新认识“心力衰竭”,单细胞研究打开个体化治疗大门
- 中药|经络穴位,一日一学——陷谷,主治足背肿痛
- 并发症|平时不生病,一病就是大病? 《黄帝内经》或已给出答案,早做了解
- 穴位|为了睡得香!晚餐这5类食物,一定要少吃!
- 穴位|高血压20多年没有并发症,钟南山院士的“降压”方法就这几条!
- 经络|经络穴位,一日一学——冲阳,除腹胀,增食欲
- 观影:温暖彼此生命的《小Q》,我是你的“眼睛”,你是我的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