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改写世界肺癌诊治指南,这位上海专家荣获“泰山奖”

【人物】改写世界肺癌诊治指南,这位上海专家荣获“泰山奖”
文章图片
他以一己之力 , 在国际肿瘤诊治领域不断推出“中国标准”和“上海方案” 。
撰文|汪航
来源|“医学界”公众号
国际胸外科界都知道 , 中国有个叫陈海泉的医生 。
发表在国外的190多篇期刊论文中 , 研究成果23次被纳入13项国际指南;在有“国际胸部肿瘤外科精英俱乐部”之称的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国际胸部肿瘤外科峰会组委会 ,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担任组委会委员的中国医生 , 也是参加创立的唯一的亚洲成员 。
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苏黎世大学医学中心等多家国际医学中心和顶级学术会议上 , 都有陈海泉教授“大查房”和分享成果的身影;他还曾作为首位受邀的中国大陆学者在“哈佛GeraldandElaineSchusterDistinguishedLecturerinThoracicSurgery讲坛”讲授早期肺癌诊治的“中国经验” 。
在他的带领下 , 复旦肿瘤医院成为世界著名的胸外科中心 , 早期肺癌生存率领先国际10%以上 。 其所提出的“肺癌全面微创治疗3.0诊疗体系”也在深刻影响着每个外科医生 。
凭借一系列开创性成果 , 陈海泉教授获得“医学界价值医疗泰山奖2021年度诊疗方案奖” 。
【人物】改写世界肺癌诊治指南,这位上海专家荣获“泰山奖”
文章图片
陈海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多学科诊治组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会长)
从1.0到3.0:肺癌微创
迈入精准治疗时代
很长一段时间 , 以“切口小”“少打洞”著称的“微创”治疗方式是患者和外科医生的共同追求 , 大家普遍觉得 , 切口小意味着创面小 , 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
陈海泉教授称这只是肺癌微创的1.0时代 。 通过研究回顾性文献 , 他发现尽管病人的手术创伤有了明显减小 , 但胸腔镜手术对早期患者的预后并无显著改善 。
在他看来 , 微创治疗的优势在于减少手术损伤的同时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 但1.0时代下的的“手术创伤”只局限在“看得见的伤口创伤” 。
【人物】改写世界肺癌诊治指南,这位上海专家荣获“泰山奖”】到了肺癌微创2.0时代 , 专家们在追求可见创伤最小化的同时 , 开始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肺功能 , 减少脏器损伤 。 这意味着 , 手术在切口小、打洞少基础上 , 要精确划定手术范围 , 减少对手术脏器的损伤 , 致力于将胸腔内部的损伤降至最低 。
在对2.0时代下的肺癌手术体系展开研究后 , 陈海泉教授团队通过术中快速冰冻术的病理判断 , 早期肺癌只用做部分切除就可以达到治疗目标 , 无需切除肺叶;但对原发性的浸润性腺癌 , 仍需做标准的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 。
【人物】改写世界肺癌诊治指南,这位上海专家荣获“泰山奖”
文章图片
“该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可达96.5% , 为保证肿瘤的有效切除、避免脏器的不必要损伤提供了精准依据 。 ”陈海泉教授指出 , 微创手术应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 术中除了要减少脏器的损伤 , 还要选择性的清扫淋巴结 , 尽可能保留正常的免疫组织 , 以减少全身性损伤 。
基于近8000例临床数据 , 陈海泉教授提出 , 不仅要考虑伤口创伤 , “脏器损伤”和对全身系统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 。 在2016年召开的第5届美国胸外科协会AATSFOCUS会议上 , 他首次准确描述并定义了肺癌“全面微创治疗3.0”的理念:
全面微创应该是一种运用腔镜技术、由多学科共同参与 , 在治疗中为病人选择合适的手术、合适的切口 , 保留正常的肺组织和淋巴结 ,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术 , 平衡切口、器官和系统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