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光明网
【阅读提示】高温天气 , 小心热射病突袭
光明网评论员:今年夏季 , 全国各地高温天气频发 。 炎炎夏日 , 室外工作群体的生产安全保障尤为值得关注 。 有媒体报道称 , 进入7月 , 全国多地均有报告热射病确诊的消息 , 还有个别患者因救治无效而去世 。
热射病也即重症中暑 , 顾名思义高温是主要致病因素 , 死亡率极高 。 室外工作群体是患热射病的高发人群 。 为保障室外工作群体的生命安全 , 相关法律法规早已规定了高温天气下的室外工作的具体要求 。 由于今年夏季高温频发 , 因而一些特殊室外工作群体的高温作业现状也引发关注 , 同时社会各界也始终关注着相关群体应有权利是否得到了有效保障 。
昨天(7月25日) , 首都机场发布运行业务提示单 , 调整室外闭环管理区域作业人员个人防护标准 。 该通知表示 , 按照中国民航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夏季一线作业人员和空勤人员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局发明电[2022]1683号) , 综合疾控专家组评估意见 , 首次明确了两种类型作业人员 , 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 , 无需穿戴防护服 。 保障国际航班的机务维修人员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 , 无需佩戴护目镜/防护面屏 。 通知还表示 , 上述措施标准即刻生效 。
首都机场针对机务等室外工作群体的这一规定是“酷暑送冰” , 值得点赞 。 在此之前 , 多地机场出现机务人员中暑晕倒乃至送进重症监护室的情况 。 而与以往不同的是 , 导致今年此类情况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 是部分机务机坪工作着装需着防护服 。 众所周知 , 防护服密闭不透气 , 人员穿着时身体热量无法散发 , 高温之下更是加剧了人体的水分流失 , 导致人体调节功能失衡 。 再加之机坪空旷、阳光直射 , 地表温度远超环境温度可达50℃以上 , 因而机务人员极容易因此而患热射病 。
现实生活中 , 除了机务人员 , 还有很多室外工作群体同样需要穿着防护服进行日常工作 , 如核酸采集人员、现场执勤人员、信息登记人员等 。 这意味着这些群体更容易突发热射病 , 从而危及人身安全 。 但实际上 , 这些被要求穿着防护服的工作场合并无疾病传染风险 。 正如相关专家所言 , 在低风险地区 , 核酸采集人员佩戴N95口罩等普通的防护是足够的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相关科普文章中也指出 , 如果在没有空调环境中进行普通人群的采样等工作时 , 不应该再鼓励或规定必须穿着“大白” 。 教育部主管医学期刊《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在今年3月曾刊载专家共识文章称 , 一般无需直接接触患者 , 但有近距离(1m以内)接触患者或间接接触患者的可能的普通区域安保人员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 , 防护标准为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手卫生 。
【光明网评论员:高温室外工作着装要求修改迫在眉睫】截至7月12日 , 中国高温时间已持续30天 , 覆盖国土面积达502.1万平方公里 , 影响超过9亿人 。 此轮高温天气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 覆盖范围和极端性都有可能不同以往 。 基于今年异常的高温天气 , 以及上述科学防疫相关论断 , 绝大部分情形下都不应该规定室外工作群体必须穿着防护服工作 , 要成为所属用人单位的首要管理认识 , 并且迫在眉睫 。
文章图片
- 养生|高温“桑拿天”,这个养生小窍门快来了解一下!
- 桑拿天里除“湿气”
- 炎炎夏日, 警惕高温杀手—中暑
- 高温也挡不住追求仪式感!今天这个日子,你吃鸡了吗
- 男子一口闷了冰镇红茶后,狂吐1000ml血……高温天气,这些事别做
- 以本帮美食“迎战”高温,怎少得了冷面、冷馄饨
- 当疫情与高温叠加,和口罩形影不离的你,呼吸还轻松顺畅吗?
- 【科普讲堂】今日大暑,高温来袭防暑药品您会用吗?
- 不同人群如何防暑
- 夏季高温运动没那么可怕,这几个夏季运动小妙招快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