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厨房就是你家大药房( 二 )


可解鱼蟹之毒
生姜
生姜是非常重要的一味治疗外感风寒的药物 , 对于风寒型的外感 , 单纯的姜汤便可以起到发汗解表的作用 。 现在中西合璧的饮料——姜汁可乐 , 最为流行 , 便是将中药的生姜与西方的可乐结合到一起 , 替代了传统的姜糖水 。
生姜也可解鱼蟹之毒 , 有病人吃了不新鲜的螃蟹 , 食后腹泻腹痛 , 医生让病人将紫苏、生姜煎汤服用不久痛泻即止 。 《红楼梦》里薛宝钗的诗《螃蟹咏》是对生姜止呕的最形象的描述:“眼前道路无经纬 , 皮里春秋空黑黄 。 酒未涤腥还用菊 , 性防冷积定须姜” 。 从中医的角度看 , 蟹为太寒之品 , 需要姜的温热之性来中和 , 食后才不易致病 。
在中药炮制学中 , 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这些特性 , 用姜汁这一辅料对药物进行炮制 , 来增强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 , 并降低其毒副作用 。 如竹茹生用长于清热化痰 , 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厚朴其味辛辣 , 对咽喉有刺激性 , 通过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 , 并能增强其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甚过苦寒之性 , 并有治胃热呕吐之功 。
老的药效才好
陈皮
有人问自己家里晒干的桔子皮和药店里的陈皮一样吗?其实这两种东西不是一回事 , 真正的陈皮是指广陈皮 , 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 , 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 , 故称陈皮 。 清代医家叶天士的“二陈汤” , 就特别写明要“新会皮” 。
因不是新会所产的桔皮药效远逊 , 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辣味) 。 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 , 皮比肉贵 。 一般新会皮要反复晒过五年以上才会送到药店 , 而那时的柑皮颜色已经发暗发黑 。 道地药材 , 是凝结了先人智慧的 , 如果真能遵从 , 事半而功倍 。
有一家三口 , 家里饮食太好脾胃都有问题 , 三人都是白厚腻苔 , 调理的处方中便全都有陈皮 , 但父亲的药是在深圳买的 , 买的较贵的广陈皮 , 三周之后复诊 , 父亲的厚苔不见了 , 顽固的血压也有所降低 , 而母子二人的药是在北京买的普通陈皮 , 虽然不适症状也有所好转 , 但苔厚腻改善却不明显 。 所以 , 提醒注意 , 如果只写陈皮 , 店家一般给的都是桔皮 , 而不是广陈皮 。
涂肛门治蛲虫

大家都知道 , 醋是山西人的“命根子” , 每顿饭都离不了 。 原因是山西地处黄土高原 , 气候干燥 , 温差较大 , 水土碱性大 , 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碱性 , 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 , 帮助消化 , 有利于身体健康 。
《伤寒论》里还有个乌梅丸方 , 是治疗胆道蛔虫病的 , 其中医原理是“酸可伏之” , 就是说酸味的乌梅可使蛔虫安静 , 不在肚子里面闹腾 。
在张仲景生活的那个时代 , 醋被称为苦酒 。 因此 , 《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许多方中都用到了醋 , 如《金匮要略》中有黄芪芍药苦酒汤 , 治黄汗便是以“苦酒一升 , 水七升 , 相和” , 煮取黄芪、芍药、桂枝来治疗表虚津伤所引发的黄汗、多汗、皮肿、水肿等病症 。 《汉方新解》中载本方对腋臭也有效 。
《伤寒论》中的半夏苦酒汤是把半夏和醋煮在一起 , 具体做法是将鸡蛋1个敲破一端 , 去蛋黄 , 留蛋清;醋适量 , 倾入蛋壳内 , 并放入半夏6克 , 置火上烤沸3-5分钟;除去半夏 , 趁热下蛋清 , 搅匀 , 少少含咽 。 某次讲课时我与一位山西籍的老者交流 , 他说他曾以此方治疗过许多音哑咽痛的病人 , 用的就是他们山西的老陈醋配上半夏 。
综合健康时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