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大流行两年多以来 , SARS-CoV-2的持续变异一直是悬在“初代防疫工具箱”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最早在南非检测发现的奥密克戎亚变异株BA.4、BA.5最终将这种险情推至高点 。
截至目前 , BA.4/5已在南非、美国、葡萄牙、英国、以色列等国成为主要流行毒株 。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7月13日最新发布的全球COVID-19疫情周报 , 在2022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提交至GISAID的序列中 , 奥密克戎仍是全球流行的主要变异 , 占到84% 。
在全球范围内 , 奥密克戎BA.2和BA.2.12.1呈下降趋势 , 而BA.4和BA.5呈上升趋势 。 对第25周(2022年6月19日至25日)和第26周(6月26日至7月7日)提交给GISAID的序列进行比较 , BA.2序列从7%下降到4% , BA.2.12.1序列从13%下降到7% 。 然而 , 在同一时期内 , BA.4比例从11%上升至14%;BA.5从42%上升至50% 。 BA.5序列已在89个国家报道 。
多位新冠疫苗及中和抗体开发研究人员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采访时均表示 , BA.4/5亚变异株对现有所有疫苗和大多数中和抗体都表现出非常厉害的免疫逃逸 , “需要新的应对方案 , 包括开发新的疫苗 。 ”
值得关注的是 , 作为新冠疫苗开发的第一梯队 , 辉瑞/BioNTech、莫德纳等公司也感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威胁 , 纷纷加紧测试此前在研的针对奥密克戎早期毒株的修改版疫苗是否能有效应对BA.4/5 。 同时 , 针对BA.4/5的特异性疫苗也在这些公司的考虑和研发之中 。
国内的相关疫苗开发团队也在评估新的形势 。 就在7月6日 ,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等人即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篇文章 , 他们采用伪病毒分析法评估了疫苗接种者血清样本对SARS-CoV-2原始毒株(PT)以及对奥密克戎亚型BA.1、BA.1.1、BA.2、BA.2.12.1、BA.3、BA.4和BA.5的中和抗体滴度 。 这些疫苗接种者接种了三剂在中国广泛使用的灭活疫苗科兴克尔来福CoronaVac、国药BBIBP-CorV中的一种 , 或者三剂蛋白亚基疫苗ZF2001(智飞生物的智克威得) , 或者两剂科兴克尔来福加上ZF2001加强针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圆因生物科学创始人魏文胜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团队此前开发的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环状RNA疫苗 , 在BA.4/5面前保护力大打折扣 , 但另一款基于德尔塔变异株的环状RNA疫苗“反而能够提供保护” 。 他同时提到 , “我们现在同时也在开发更广谱的疫苗 。 ”圆因生物于2021年4月创立于北京 , 利用自主研发的环状RNA(circRNA)技术开发新冠疫苗是这家公司当前的迫切目标之一 。
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谢晓亮将此前的一些国内外抗体药物被逃逸的经历视作经验教训 。 他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表示 , “一旦被逃逸了 , 就前功尽弃 , 所有的投入就付诸东流 。 ”他同时提到 , “事实上 , 我们已经筛选出大批这样的高活性广谱β冠状病毒B谱系中和抗体并选定了候选药物 , 正在准备进行临床研究 。 ”谢晓亮课题组参加的昌平实验室团队正在集中力量开发广谱中和抗体 。
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姜世勃教授自新冠疫情伊始 , 就多次呼吁要尽快地研发高效、广谱抗新冠疫苗、抗体和药物 , 应对未来的病毒变异 。 “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 甚至还有专家认为冠状病毒并不易突变 , 如中东地区流行的MERS冠状病毒已有8年之久 , 至今也没有发生明显变异 。 ”姜世勃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表示 , 疫苗开发商此前基本上都是采用‘以变应变’的策略 , 在变异株出现后才匆忙研发针对该变异株的新疫苗 , “这就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 ” 。
- 热?热?热?热?热?!注意,三伏天来了
- “清化收”激活发展新动能
- 四川热过吐鲁番?炎炎夏日饮食五问,一定要知晓!
- 数名院士呼吁:停止食用厨房1调料,它正在“掏空”你的甲状腺
- 青少年也要医美“抗衰”?专家:不到这个年龄不需要→
- 大脑|医生提醒:头部出现这些变化,暗示你生“大病”了!赶紧治疗
- 梦华录:赵盼儿考验周舍时为何要问“一去紫台连朔漠”的下一句?
- 晨起坚持这3件事,懂养生的人每天都在做!护肠胃,更长寿
- 洪泽湖剿匪,张爱萍让官兵承认自己是“旱鸭子”,是何用意?
- 原始社会奉行禅让制,尧舜只能让位给外人,为何禹能传位给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