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五组6分钟行走距离人群的基线特征
文章图片
图2表示五组6分钟行走距离人群的生存率 。 生存率最低的是0~290米这一组 , 往上依次是290~338米、338~373米、373~414米和>414米等四组 , 他们的生存率依次升高 。
文章图片
图2五组6分钟行走距离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
在调整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前 , 6分钟行走距离为373~414米这组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系数为1.2 , 死亡风险增加20%;338~373米、290~338米和0~290米这三组的全因死亡风险系数分别为1.7、2.1和2.7(表4) 。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后 , 6分钟行走距离为0~290米这组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系数为2.1 , 还是增加110%的死亡风险 。 同样 , 在冠状动脉疾病风险方面 , 0~290米这组在调整前的死亡风险系数为2.6 , 调整后为1.5 , 也增加50%的死亡风险 。 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在0~290米这组 , 调整后仍然增加80%的死亡风险 。
所以 , 6分钟行走距离的长短可以预测死亡风险 。 特别是对于行走距离短的人 , 死亡风险可增加1.8~3倍 。
表4五组人群在调整年龄、性别和其他因素后的全因、冠心病和心脏病死亡风险
文章图片
年龄较大人群的行走距离敏感性更高 , 0~290米这组中 , 65~80岁人群的死亡风险系数是1.9 , 80岁以人群的死亡风险系数是2.2 ,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 同样在0~290米这组中 , 女性死亡风险较男性显著增高(风险系数分别为2.4和1.6) 。 非白人的死亡风险较白人高 。 所以 , 年龄大、女性、少数民族(非白人)的行走距离更能反应出死亡风险(表5) 。
表5调整年龄、性别和种族后 , 五组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
对于冠心病事件和心血管疾病事件风险 , 0~290米这一组的心血管疾病事件风险系数在调整前是1.6 , 调整后是1.2(表6) 。 行走距离与事件风险之间有量效关系 , 6分钟行走距离越短 , 风险越高 。
表6五组6分钟行走距离与心血管疾病事件和心脏病事件风险的关系
文章图片
小结
6分钟行走距离与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风险密切相关;
行走距离小于290米 , 可增加全因死亡风险2倍(HR=3.0);
可增加冠心病事件发生风险60%;
对女性、非白人种族及老年人更加显著;
启示:
6分钟行走距离与心肺功能密切相关 , 同时也与下肢力量相关 , 因此加强有氧锻炼及下肢力量锻炼尤为重要 , 争取6分钟行走距离超过400米 。
方法三
握力预测死亡风险
下面给大家介绍第三个方法 , 通过握力来预测死亡风险 。 相关研究发表于Lancet杂志 。
从2003年到2009年 , 世界上开展了一个多国大型研究(ProspectiveUrbanRuralEpidemiology,PURE) , 主要评估社会、风险因素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系 。 研究纳入142000多个健康受试者 , 来自17个国家 , 其中139000多名有最终终点观察结果的参与者被纳入分析 。 在中位随访4年中 , 发现有3379名(2%)参与者死亡 。
每名参与者都做了握力测试 , 测试使用标准的握力器 , 左手、右手各做3次 , 取握力最大值 。 研究人员把做了握力测试的人群按照握力值高低分成了三组 , 确认有显著性差异后再建立模型 , 以每5kg为一个区间来计算死亡的风险系数(HR) 。
按照国家经济水平可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 。 我们国家的人群也参加了这项研究(占比33%) , 处于中等收入国家 , 在我们国家 , 男性握力值在38kg左右 , 女性是27kg 。
- 广州7月8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 武汉经开区与协和医院合作共建协和医院西院三期
- 藕带有“解烦毒,下瘀血”的功用,用它和腊肉做搭配,清香浓郁
- 中和抗体|重磅靶向药DS-8201治疗HER2低表达乳腺癌疗效显著
- 安倍中枪“心肺停止”和死亡差几步?心肺停止能成功救活吗?扬州医生告诉你
- 根像五指毛桃,开花像金银花,却全株都有毒,遇到不可采摘和食用
- 法国维瓦丘、普罗旺斯丘和巴提莫尼欧产区的葡萄酒简介
- 急救|乙肝在研新药HEC121120,在体外和体内,均显示更理想抗病毒特性
- b超|检查肝脏,B超和CT哪个更好?
- 乙肝|乙肝在研新药Vebicorvir,在大鼠和人类,评价分布及质量平衡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