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的10大危险因素 帮你逐一排雷

心血管病的10大危险因素 帮你逐一排雷
文章图片
近日 , “演员刘伯勋突发心梗去世 , 年仅41岁”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 , 让大批观众在惋惜的同时 , 再次感慨心血管病怎么越来越年轻化?热爱运动、正值盛年怎么就“摊上”心梗了?
再跟大家分享一组数据 , 在我国 , 心血管病患者数量是以“亿”为单位来计量的 , 诸如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 , 可以说不分男女老少随处可见 。
近几年频繁报道“某中年男士加班后猝死”“某大学生打篮球中途心脏骤停”“某小伙熬夜打游戏突发心梗”等新闻 , 充分说明心血管病的普遍性和年轻化特点 , 如果不能加以遏制和预防 , 也是很容易演变成重症危症 。
前不久 , 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会针对心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总结出了10条注意事项 。 今天 , 结合这些危险因素 , 跟大家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
不健康饮食
“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 所以要少吃这类食物 , 常见的有蛋糕、饼干、人造黄油、微波爆米花、甜甜圈等 。 预防心血管病的最佳饮食首推“地中海饮食”模式 , 以新鲜果蔬、低脂牛奶、纤维素含量丰富的谷物、鱼肉和坚果为主 。
针对坊间盛传补充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制剂可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 其实不然 。 除非到医院检查证实缺乏这些营养物质 , 否则还是建议通过健康的食物来获取 。
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可使过早死亡风险增加10% 。 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拿出150分钟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活动时微微出汗 , 活动中没有特别不舒服) 。 即便运动量达到推荐水平 , 哪怕每天只是短时间轻体力活动 , 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风险 。
除了体育锻炼 , 一些非运动性的日常身体活动也是有意义的 。 比如简单做家务、正常的步行和上下楼等 , 确保每天不少于5000步 。
对于肥胖、糖尿病和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 , 每周至少3次抗阻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 。
血脂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主要血脂治疗目标 。 对于已经确诊心血管病的患者朋友而言 , 适时启动“他汀”治疗很有必要 , 我们的目标是将LDL-C降低到1.8mmol/L以下(超高危患者需低至1.4mmmol/L) 。
他汀的“副作用”并不常见 , 在小部分患者身上可出现肌肉疼痛的症状 , 通过减量、换用不同的他汀或暂停服药等来减缓 。 至于他汀伤肝的说法 , 目前尚缺乏科学的依据 。
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 患有糖尿病的人更容易出现心血管方面的异常 。 因此 , 我们建议糖尿病患者积极地控制其他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 如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 。
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 , 降糖治疗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 , 同时避免低血糖和血糖大幅波动 。
高血压
很多人疏于生活管理和体检 , 以至于出现高血压而不自知 , 建议大家买一个家庭血压计 , 加强自我监测 。
高血压是心衰、冠心病、心梗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众多指南共识建议普通高血压患者以小于130/80mmHg作为降压治疗目标 。 降压治疗过程中 , 只要没有引起低血压和其他明显不舒服的症状 , 就要继续坚持直到达标 。
非药物降压手段包括:低钠饮食、摄入足量的钾、运动、积极减肥、戒烟少酒等 。
肥胖
肥胖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 积极减重通常可以改善心血管的健康状态 。 减肥不能一味饿肚子或吃减肥药 , 理论上需要营养、运动、心理和药物等多管齐下 , 而对于普通肥胖者来说记住“管住嘴 , 迈开腿”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