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肖钰周科技日报采访人员王春
“这是我们实验室刚破解出来的分子结构 , 全世界都还没看到过!”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徐华强兴奋地招呼大家 。 屏幕上 , 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精确而绚丽 。
骨质疏松症、神经精神类疾病、新冠肺炎……20年来 , 以核受体和GPCR为靶标 , 徐华强主导或合作完成的基础研究成果为设计多种疾病的潜在新药奠定了坚实的分子结构基础 。 他参与和主导的3个新药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一群钻木取火 , 试图照亮生命健康探索之路的先行者 。 ”这是徐华强对自我的认定 。
文章图片
徐华强研究员在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供图
【“新征程奋进者”徐华强:瞄准“人生靶点”的筑“桥”人】寻找“人生靶点” , 归雁抵巢筑“大厦”
人体的激素受体主要包含两大家族——核受体与GPCR 。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与G蛋白有信号连接的一大类受体家族 , 也是最著名的药物靶标分子家族 , 因此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 该研究领域曾多次荣获诺贝尔奖殊荣 。
结构就如同一盏明灯 , 照亮着做药物设计的方向 。 40%左右的上市药物以G蛋白偶联受体为靶点 。 2015年徐华强领衔国际上28个实验室 , 利用世界最强的X射线激光成功解析了一个经典的GPCR视紫红质与阻遏蛋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 , 揭示了GPCR如何激活阻遏蛋白信号通路 , 攻克了细胞信号传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 。 迄今 , 徐华强已带领团队主导解析了30多种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 。
回想2008年 , 徐华强来到上海 。 “此前 , 中国的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刚起步不久 , 更别说现在的世界前三 。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课题组组长李佳说道 。
2010年 , 徐华强筹建了上海药物所药物靶标结构与功能研究中心 。 此后八年间 , 他为上海药物所培养了30余名博士和硕士 。 “中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正在攀登阶段 , 中国的实验室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 , 2019年 , 徐华强全职加入上海药物所 。
“徐老师对自己‘人生靶点’的选择和坚持让我印象深刻 。 ”现已成长为上海药物所研究员、课题组长的尹万超曾跟随徐华强求学近十载 。 面对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 , 等不得、拖不起 , 徐华强关注的研究重点又立即转向新冠病毒机制研究这一重大科学问题 , 利用专业所长 , 为推进抗新冠特效药研发抢时间 。
那时 , 徐华强吃住办公室一个半月 , 带领团队日夜攻坚 , 仅用46天就解析了新冠病毒基因复制酶RDRP结合RNA和瑞德西韦的复合物结构 , 并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分享了新冠靶点的精细坐标信息 , 以辅助全球科研人员更快更准地进行抗新冠药物的开发 。 “这个科学难题在当时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 比如过往对HIV复制酶或者丙肝病毒复制酶的结构解析 , 需要花近30年的时间 。 ”徐华强说 。
2022年初 , 奥密克戎变异株蔓延 。 徐华强团队仅用了18天左右的时间 , 从项目立项到文章递交 , 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刺突蛋白结合人源受体ACE2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进行了紧急解析 , 并在线发表在《科学》杂志 , 为后续广谱抗新冠抗体的设计和研发提供新思路 。
在向阳河上筑“桥” , 不畏艰难造新药
徐华强的办公室位于向阳河畔 , 在那里 , 2018年和2020年的两张全球热销药物TOP200分子结构占满了两面墙 。
“造一架大飞机需要两万个元件 , 但要做成一片小小的新药 , 远比造飞机的两万个元件更加复杂 。 ”徐华强说 。 新药研发至少需要“十年加十亿美金” , 且成功上市的概率极低 。 徐华强极渴望改变这种现状 。
- 黄芪有“绝配”,搭配一起喝,好处翻倍不上火,建议知晓
- 老年病|我裸辞了:在健康面前,年新40W+只是个数字
- “吃豆,胜过肉”豆类的4大益处和禁忌,你需要知道!
- 胃癌|“朝盐水,晚蜜汤”,秋天易上火,建议喝这5汤,滋补身心更强壮
- 臀部|瑜伽姿势可以缓解焦虑,舒展身心,“女神姿势”深受网友的喜爱
- |肩部训练的4大“禁忌”,一文告诉你,助你练出“虎头肩”
- |减重“杀手”找到了,坚持四件事,若你能做到,快速瘦身不用愁
- “输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医生用了300年才成功
- 在“孤独小屋”里,也能奏响为世界所传唱的歌
- 9月26日0-12时深圳新增5例阳性病例,到过涉疫场所请主动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