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检查无人机设备 。 病虫害监测 。 玉米进入成熟期 。 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中心 。
人物速写
窦世明 , 33岁 , 玉米种植管理员 。 尽管已入秋 , 但日头依然很毒 , 套上工装 , 抓起一顶遮阳帽 , 窦世明又急匆匆赶往农田 。 这片玉米地眼下已经进入成熟期 , 窦世明要再去监测一遍有无虫害 。
在位于商河县贾庄镇的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中心 , 500余亩的玉米长势喜人 。 碧绿宽大的叶片像抹了一层油光 , 饱满的“棒槌”顶着穗子即将成熟 。 数着即将到来的收获期 , 穿梭在田间的窦世明笑得踏实又满足:“今年风调雨顺 , 又是一个丰收年!”
这不是普通的玉米地 , 窦世明也不是普通的农民 。 他脚下这块广袤的平原被分割成数以千计的“网格” , 栽种上了不同品种的玉米 。 每年 , 都有约1200种玉米在这里展开一场生长比赛 。
田间走过的一位技术员骄傲地对济南日报采访人员喊:“全北方最宝贝的玉米种子可都在这里呢!”
年轻人深耕“试验田”跟1200种玉米“较劲”
与普通玉米地不同的是 , 这里的玉米地是用来做“试验”的 。 在窦世明等技术管理人员的操控下 , 1200余种玉米经过了标准化的播种 , 统一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 , 在每年的秋季迎来收获季 。 待收割和测量后 , 只有亩产最高、抗病能力最强的品种才能脱颖而出 , 成为这场“擂台赛”的“霸主” , 最终走进市场被推广 。
窦世明的管理工作贯穿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 , 他无疑就像是这场玉米争霸赛的“裁判员” 。
两年前 , 31岁的窦世明从园林种植转到农业种植工作中来 , 从此跟玉米结下了不解之缘 。 跟他一样 , 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中心的种植技术管理员中 , 很多都是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 这群年轻人深耕于这片玉米地 , 跟各种玉米较起了劲 。
每年的6月份 , 是玉米的集中播种期 。 窦世明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开始了 。
【玉米争霸裁判员】“只有最适合的播种密度 , 才能既保证出苗率 , 又不浪费种子 。 ”窦世明说着 , 向济南日报采访人员介绍起了停放在基地里的一台设备:“这是一台玉米小区播种机 , 用于小面积的玉米播种 。 你看 , 这里是机手的位置 , 还有一个负责换种子的人员坐在这个位置 。 这样播种机开到另一片试验区时 , 我们可以快速精准地更换种子 。 ”
智能化田间管理玉米有专属的“成长记录”
“等到玉米长到12片左右叶子时 , 也就是农民常说的‘大喇叭口’ , 是一个很重要的生长阶段 , 我们会根据物联网监测到的数据 , 及时给玉米浇水施肥 。 看!那个拱形的‘大家伙’就是我们的大型喷灌机 。 ”循着窦世明指的方向 , 远远我们就看到了一台高大的设备 。 用它进行喷灌浇水作业 , 更加精准高效 。
“还有半个月玉米就要收获了 , 从进入8月起 , 我们持续为玉米防虫害 。 ”玉米田里 , 窦世明展开叶片 , 扒开玉米的穗子 , 仔细抽检有没有虫害的发生 。
“如果发生虫害 , 要采取什么措施呢?”
- 玉米小麦西红柿,“一粒良种”这样诞生
- 一天也离不开玉米
- 临沂:中秋迎丰收农民抢抓农时收获玉米
- 临沂:中秋迎丰收 农民抢抓农时收获玉米
- 玉米梗巧做饲料生态鸡走俏市场
- 晒秋 永寿县7.1万亩玉米喜获丰收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大豆玉米“手牵手”“一季双收”见成效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万亩玉米丰收在望 生产全程机械化率将突破87%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30万亩鲜食玉米收获正当时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 曲阜市息陬镇疫情防控与农业生产两不误 全株青贮玉米迎来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