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十堰日报
文/采访人员李平纪枫波图/采访人员刘旻
党报如何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正值全市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之际 , 5月28日 , 十堰日报社组织采访人员编辑来到房县窑淮镇 , 开展“采访人员编辑下乡村挖掘‘三农’好新闻”活动 , 实地探访该镇通过茶叶搭台、文艺引路、人才赋能 , 实现“茶文旅”融合发展 , 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故事 。
茶叶搭台念好“富民经”
窑淮镇位于房县县城以西32公里 , 素有千里房县“西大门”之称 。 当日 , 采访人员编辑们首先来到该镇铺沟村 。 站在村观景台上眺望 , 葱茏的茶园环绕村落 , 雅致的民居傍水而建 , 茶农们一边劳作 , 一边哼着小调……好一幅乡村振兴的窑淮画卷 。
在湖北诗源茶旅文化有限公司茶园里 , 茶农们手提修剪机 , 在茶垄中来回穿梭 。 不一会儿 , 原本凌乱的茶垄变得“横平竖直” , 四周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
“我家的地都流转给‘诗源’公司 , 我在这里修剪茶垄一天150元 。 种茶补贴每亩4000多元 , 补贴、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加起来年收入1万多元 。 ”铺沟村三组村民周光富笑着说 , 村里像他一样的茶农有数百人 。
在窑淮镇窑场村佛洞茶园里 , 漫山遍野的茶树错落有致 。 雨过天晴 , 茶园仿佛泼了一层“绿墨” 。 游步道上、茶园里、观景亭中 , 到处都是游客们拍照、玩耍的身影 。
“平时在城市生活节奏很快、压力很大 , 周末带着家人来这里采茶、制茶、品茶 , 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 非常惬意 。 ”游客李先生说 。
窑淮镇党委书记刘玲玲介绍 , 近年来 , 窑淮镇以“茶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 ,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特色服务队+农户”的发展模式 , 创建管理、采摘、修剪、除草、施肥、电商销售等服务队 , 促使茶叶品质提升;利用“租金+股金+薪金+奖金”利益分配模式 , 将6000余名茶农牢牢吸引在茶叶产业链上;同时 , 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 , 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 , 组建茶叶协会 , 引进新技术、新设备 , 以科技赋能茶叶产业链发展 。
据统计 , 窑淮镇下辖14个村 , 有13个村、95%的农户种茶 。 全镇现已发展茶园3.15万亩 , 规模性茶企7家 , 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社37家 , 年产干茶500余吨 , 年产值达1.28亿元 。
文艺引路提振“精气神”
欣赏完茶山云海 , 品尝过窑淮香茶 , 还应驻留茶乡感受一下乡愁 。
平视如同雄鹰高飞、俯瞰形似鲲鹏展翅 。 走进古朴与现代融合的窑淮镇陈家铺村 ,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由本地的砖、瓦、石头等搭建的艺术村标 。
继续前行 , 采访人员看到的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清湾幽泉 。 屋前的石凳似邀人落座 , 石板铺就的小道向远处延伸 。
陈家铺村云来简宿 , 原本是一座荒废的干打垒土房 。 签约设计师按照“回到简单朴素生活”的设计理念重新装修后 , 一草一木、一石一瓦 , 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乡村记忆” 。
“游客扶窗而立 , 室外青山依傍绿水、云雾笼罩山头、溪水流于山间、野花争芳斗艳 , 一切烦恼皆可忘记 。 ”云来简宿负责人柯昌兵说 , 目前这里已经成为集生态康养、休闲娱乐、产业研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民宿、网红打卡地 。
村里的“归心书院”由知名画家、中国宋庄画家村创始人张惠平所建 。 走进书院 , 各类书画琳琅满目 , 空气中飘散着墨香 。 从事艺术教育的张惠平 , 每年都会带着学生从北京来此研学 。 附近村民和留守儿童 , 每年都可免费接受来自一线城市高水平的艺术教育 。
- 黄河渔村的诗和远方
- 本文转自:看看新闻远方|藏在上海的正宗潮汕味道,就在这碟肠粉里
- 生活|精美散文:诗和远方
- 咔嚓咔嚓~秋韵崂山你是因为什么原因|崂山区十二时辰 这里有你要的诗和远方、大海和故乡!
- 病房|咸阳市中心医院:病房里也有“诗和远方”
- 8H好梦套装带着父母满满的爱,一起去远方
- 8H 好梦套装带着父母满满的爱,一起去远方
- 生活不止眼前的枸杞,还有远方的高血脂
- 手术|没有诗和远方,只有这些人在幕后默默保护手术台上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