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女性,就抓住了消费( 二 )


智商税疑云
巨子生物能踩中功效性护肤“风口” , 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 。
据媒体报道 , 1999年 , 作为中国生物化工专业第一位女博士 , 范代娣在西北大学组建科研团队 , 开始研发人源型胶原蛋白 。 第二年 , 范代娣团队用基因工程技术高密度发酵生产的重组类人胶原蛋白问世 。
经过探索 , 这项技术最终落地 , 实现批量化生产 , 并依靠胶原蛋白面膜 , 在消费市场逐渐出头 。
不过 , 技术落地是一回事 , 市场反应却是另一回事 。
最耐人寻味的细节是 , 新零售商业评论发现 , 即使是一篇以巨子生物冲击上市为主题的推广文章 , 文中也直言:“对于其功效也存在诸多质疑 , 社交媒体上关于‘医美面膜能不能信’‘医美面膜是不是智商税’等相关话题一直争论不休 。 ”
事实上 , 对于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可丽金胶原蛋白面膜的功效 , 有人认为有效果 , 也有人吐槽 , 更有人直呼“一点效果也没有 , 感觉被收了智商税” 。
消费者反应莫衷一是的根本原因 , 或许是以胶原蛋白面膜为代表的医美面膜的功效仍没有专业、权威的数据予以佐证 。
AI财经社援引业内人士的话表示 , 很难说医美面膜是否有效 , 因为目前还没有相关的临床数据做支撑 。 “并且 , 和普通面膜一样 , 医美面膜八成以上的成分也是水 , 核心原料占比非常小 。 ”
另一个可以提供参照的 , 是胶原蛋白食用产品的功效 。
2019年9月 , 《消费者报道》向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8款热销的胶原蛋白产品 , 包括胶原蛋白营养片、固体饮料、口服液等 。 检测结果显示 , 8款产品全部含有胶原蛋白 , 但这些产品胶原蛋白的含量均不如一只3块钱的鸡爪 。
对于胶原蛋白产品 , 消费者更关注的是美容养颜的功效 , 而这一功效 , 与胶原蛋白在人体中的利用率有关 。
至于食物蛋白质利用率 ,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指出 , 氨基酸评分是一个常用来反映食物蛋白质营养均衡程度及利用率的指标 。
关键在于 , 女性消费者力捧的胶原蛋白到底能不能被人体利用?它的氨基酸评分究竟是多少?
检测结果显示 , 8款胶原蛋白产品中 , 除了1款氨基酸评分为1之外 , 其他7款产品的氨基酸评分均为0 , 说明胶原蛋白营养极不平衡 , “多大程度上能被人体利用成疑” 。 《消费者报道》进而指出 , 胶原蛋白实际上并非什么神奇的食物 , 较低的氨基酸评分使它的除皱、祛斑、细腻皮肤等美容功效“难以站得住脚” 。
胶原蛋白食用产品的检测结果也为胶原蛋白面膜的功效打上了“问号” 。 从目前研究看 , 不管是食用 , 还是面膜等外用 , “胶原蛋白的美容功效都缺乏足够或者权威的证据” 。
女性消费者最看重的美容养颜功效存疑 , 另一端 , 巨子生物近三年研发成本在其总收入中占比都只有约1% , 营销费用却是研发投入的8~13倍 , 陷入“智商税疑云”也就不难理解了 。
抓住女性,就抓住了消费
文章图片
多重不确定性
“智商税疑云”笼罩 , 巨子生物应对的策略之一 , 是加强“市场教育” 。
巨子生物坦承 , 自己拥有“一支富有市场洞察力的专业营销团队” , 不只是在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推进营销活动 , 还与丁香医生等机构推出文章 , 科普医用敷料并向消费者推荐可复美类人胶原蛋白敷料 , 多次举办“溯源”活动、圆桌论坛 , 以便更多人了解其品牌及产品 。
当“智商税”质疑与市场教育展开拉锯式争夺 , 近年来 , 监管政策在不断加码 , 对医美面膜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