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道医的16种“养气”法( 四 )




十一、好读书以养灵气


一位科学家说:“聪明在于勤奋 , 天才在于积累” 。 这话符合养生的道理 。 我们所说的灵气 , 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灵感 。 而人的创作力大都来源于灵感 , 作家、诗人的不朽之作和千古名句基本上都是在灵感中诞生的 , 书画家的一些传世之作是在灵感中完成的 , 科学家的有些发明创造是在灵感中实现的 。


甚至有的军事家指挥的大的战役的胜利 , 也是在灵感中筹划和实施的 。


人的灵感虽然有天资聪明的因素 , 但更重要的因素 , 在于养成读书的习惯 , 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 。 脑元体里储存的知识信息越多 , 激发启动灵感的能量就越大 , 因而灵感显现的机率也就越高 。


一个伟大的天才如果不学习掌握航天技术知识 , 他无论如何也创造不出宇宙飞船来 。 有了灵气 , 就是有了智慧 , 不仅事业会获得成功 , 而且能从多方面、多层次去养护自己的生命 。


十二、不显露以养元气


元气是人的受精卵形成的刹那间 , 由宇宙自然注入的最原始、最根本的生命信息 , 它伴随人的生命全过程 。 人的生长衰亡都是由于元气的变化所决定的 。


元气充足 , 人的生命力就旺盛;元气减少 , 生命力就衰弱;元气消失 , 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 人生减少散失元气有几个大的途径:一是发生对心灵有震撼、对躯体有摧残的大的事故;二是长期生活在精神受折磨的环境中;三是患了大病 , 甚至动了大的手术 。


以上三种情况有时是难以用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 它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 还有一个丢失元气的途径 , 那就是由主观因素造成的 , 即好显示自己 。 自我显摆 , 人体是由内向外散气的 , 由于显摆时是发自内心的 , 所以散失的则是元气 。 一个人显摆与否是可以受主观意识控制的 , 所以 , 我把不显露自己列为养生的内容之一 。






十三、居中道以养和气


古人认为 , 修养深厚的大德之人身体内外具有一团和气 。


春秋末年 , 镇守函谷关的尹喜感受到远方有一股“紫气东来” 。 这股紫气即和气 。 尹喜感知到他最尊敬的老师老子就要来了 。 因为老子具有高尚的道德 , 所以其和气范围也就比较大 。 这里说的和气与文化运动时期批判有的人缺乏斗争精神、充当老好人的一团和气是截然不同的 。


保持和气的关键 , 就是要居中(儒家叫中庸 , 道家叫中道) , 就是说 , 待人接物 , 处理问题 , 都要不即不离 , 不偏不倚 , 不左不右 , 不搞极端化 。 过去搞商贸的称“和气生财” , 搞思想的称“合为贵” , 搞伦理学的称“家和万事兴”……


许多实践表明 , 和气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 和气能给人营造出宽松愉快的心理和生活环境 , 和气能使人健康长寿 。


十四、意内守以养真气


人体内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营气、卫气、膜络之气等 , 还有一种叫真气 , 藏在丹田里 , 它是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相互混化的产物 , 是人体内十分珍贵的气机 。


老子所说的“虚其心、实其腹”(《道德经》第三章)就是讲人的养生必须做到心虚神静 , 腹部充实(即下丹田真气充足) 。 腹部丹田真气充足的关键就是意念引导虚空的元气 , 内守于丹田 , 在意的作用下 , 促成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在丹田混化为真气 , 借以不断强化自身的生命力 。


十五、祛惰性以养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