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道医的16种“养气”法( 三 )





七、常咽津以养肾气


“肾为先天之本” , 肾气充足 , 人的生命力旺盛 , 就能推迟衰老 , 延年益寿 。 养护肾气有很多方法 , 其中道家的“练津生精、练精化气”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 津液咽入腹腔丹田 , 伴以意识的作用 , 就可以转化为肾精之气 。 口腔的津液是一种晶莹透明的带有甜味的液体 , 而不是有黏性的唾液 。


练津就是用舌抵上腭刺激内分泌神经群 , 也可以用叩齿和舌头绞动上下内外牙齿牙龈的方法 , 激发口腔的津液分泌 , 待津液涌满口腔时 , 分三次咽至下丹田(三次的线路为:左线、右线、中线) , 照此长期咽津 , 肾气自然充足 。


八、深呼吸以养肺气


古人养生要求是做到“三调”:即调神、调形、调息 。 而调息是针对呼吸而言的 , 要求呼吸“深细匀长” , 养生的呼吸方法很多 , 如鼻吸鼻呼、中吸口呼、鼻吸口呼、口吸鼻呼、喉式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顺呼吸、逆呼吸等 , 无论采用哪种呼吸方法 , 一般都要做到“深细匀长” 。


这样呼吸可能锻炼肺活量 , 增强肺功能 , 使体内能补充更多的氧气和其它能量 。


深呼吸是调息的前提 , “细、匀、长”是深呼吸的保证 。 过去有的养生家在练调息时 , 鼻孔前放一鹅毛绒 , 在呼吸时若鹅毛绒不动 , 才算达到了“深细匀长” 。 庄子提出的“以踵(注:脚后跟)呼吸” , 就体现了庄子呼吸的深度和调息的功夫 。


九、多运动以养骨气


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 这里 , 主要是指人的形体运动 。 人体运动多了 , 可以保持肢体大小关节的灵活度 。 大小关节的灵活 , 标志着体内各条气路上大小隘口的畅通 , 从而使骨骼摄取内外营养(包括钙质、胶质等)的功能大大加强 。 一个骨气充足通畅的人 , 绝不会出现骨质疏松、关节强直、骨质变形等症状 。


当然 , 通过形体运动养骨气 , 还有一定的窍门 , 就是在运动时 , 必须加上意念 , 做到形与神合 。 具体地说 , 就是把意念收到身体里边去 , 这叫内守法 。 运动上肢时 , 意念注入到上肢 , 运动下肢时 , 意念注入到下肢 。


总之 , 运动哪个部位 , 意念就注入到哪个部位去 , 此乃中医所云:“意为气之帅” , “意到气到” , 就是说在意念的主导下 , 意注入哪里 , 气的能量也就随着补充到哪里 。 这种形与神合的运动对于充养骨气 , 乃至养护全身 , 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十、广交友以养人气


人既是自然的人 , 又是社会的人 , 这就决定了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复杂多样的社会 , 而人和自然的关系则是通过社会这一中介来维系的 。 这说明人的生命活动既不能脱离自然 , 也不能脱离社会 。


然而古时候一些养生家都主张“跳出三界外 , 不在五行中” , 进行闭门清修 , 从而隐于深山老林、大漠石窟 , 像与社会隔绝了 。


其实不然 。 一个人如果真正脱离了社会 , 也就不能称之为人了 。 过去曾经报道的一些狼孩、虎孩、象孩 , 他们从小就与这些动物生活在一起 , 接受的是动物的信息 , 也养成了动物的习性 , 其结果也就改变了人的性质 。


所以 , 养生保健不能自我封闭 , 要通过广交朋友 , 建立起开放式的、和谐的生活空间和广泛的人际关系 , 以强化人的群体效应 , 即强化人气 。 人气旺 , 事业兴 , 利养生 , 身心自然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