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译文及注释
【译文注释赏析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前一句】
文章插图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 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书写 , 题写 。西林:西林寺 , 在江西庐山 。
横看:从正面看 。庐山总是南北走向 , 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
各不同:各不相同 。
不识:不能认识 , 辨别 。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 形状 。
缘:因为;由于 。
此山:这座山 , 指庐山 。
西林:西林寺 , 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 。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
参考资料:完善
1、金菊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7:11-13
赏析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 , 又是一首哲理诗 , 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 。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 , 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是即景说理 , 谈游山的体会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 , 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 , 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 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 , 局部而已 , 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奇思妙发 , 整个意境浑然托出 , 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 。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 。游山所见如此 , 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 , 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 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 , 摆脱主观成见 。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 。所以 , 《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 , 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 。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 , 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 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 , 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 。因此 , 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 , 思致渺远 , 使人百读不厌 。
苏轼的诗既是人生感悟 , 也是一种政治体验 。苏轼自进入仕途后卷入了新旧之法的争议 , 他在政治倾向上更贴近保守派 , 反对王安石主导的新法 。但他不偏激 , 主张汲取新法合理成分 , 主张讲究执行策略 , 反而又为旧党所不容 。因此 , 苏轼笔下的庐山 , 也可以看成是扑朔迷离的政局 , 新旧两党立场不同 , 结论也不同 。事实上 , 人们都置身局中 , 置身历史长河中 , 都不免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 , 应该更客观地思考问题 , 得出恰当结论 。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 , 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 , 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 。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 , 用苏轼的话来说 , 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 , 因物寓理 , 寄至味于淡泊 。《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
参考资料:完善
1、何满子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7:420-421
创作背景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 , 赴汝州时经过九江 , 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 , 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
参考资料:完善
1、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84(第二版):199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苏轼 ,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 ,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 世称苏东坡、苏仙 , 汉族 , 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 , 祖籍河北栾城 ,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 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 , 清新豪健 , 善用夸张比喻 , 独具风格 ,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 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 , 豪放自如 ,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 , “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 , 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 原文译文注释出处 博学之审问之全文翻译
- 作者简介译文全文赏析 什么当春乃发生
- 赏析作者简介 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是什么
- 译文注释赏析 春种一粒粟的下一句
- 译文注释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下一句
- 译文注释赏析 苍茫云海间的上一句
- 人物履历译文注释 明史张溥传
- 全文译文及注释 花间一壶酒下一句
- 写爱情巅峰之作全文赏析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哪首诗
- 译文及注释 青青园中葵的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