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训练心率就会变得很快,强度大了吗?着急回归工作岗位,我擅自强化了方案,这是个教训——濒死绝望的“( 二 )


张思雨护士的这番话 , 恰好印证了赵主任所讲的「呼吸康复是『个性化』地去影响每个患者」 。 李先生就这样在潜移默化的患教中 , 一天天康复起来 。
一做训练心率就会变得很快,强度大了吗?着急回归工作岗位,我擅自强化了方案,这是个教训——濒死绝望的“
文章图片
图1:进行下肢力量训练的李先生 , 此时精神状况一天比一天好 。
妹妹辞掉工作24小时床旁守护 , 妈妈70岁考取驾照……爱是创造奇迹的最大动力
赵红梅主任告诉采访人员 , 「呼吸康复」的目标是让患者要走着活而不是躺着活 , 让他回归生活、回归家庭甚至回归工作和社会 。 「你们是不是把目标定得太高了?像李先生这么严重的情况能好起来难道不是众多患者中的一个『奇迹』吗?」面对这番话 , 采访人员不禁持怀疑态度 。
「我们在评估患者疾病身体状态的同时 , 也会评估患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关系 。 我们的目标是不断根据患者的随访情况调整 ,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再升级 , 这是一个长期、终身的管理 。 李先生的家庭状况和社会关系给了我们团队莫大的信心 。 比如他的妹妹专门辞掉工作在床旁几乎24小时不合眼地照料他 , 恨不得把自己性命都搭进去 , 当我们听到他的妈妈为了能在关键时刻开车送他去医院而赶在满70岁前考取驾照 , 多么地不容易 。 他的父母和他的妹妹全身心投入在照顾着他 , 他的同事、朋友 , 对他的工作能力都给予高度评价 。 他被很多人关爱 , 他不缺乏爱 , 这就是他能出现奇迹 , 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 」赵红梅主任说 。
视频2:李先生进行6分钟步行测试 。
随着当时疫情形势的好转 , 李先生临近出院了 , 他将接受全面评估 。 有一项测试是6分钟不停歇快走的步行测试 , 这对他又是一个挑战 。 尽管平日床旁脚踏车蹬得很顺溜 , 上肢锻炼时接球也接得很精准 , 此时要快走6分钟 , 李先生还是稍有一丝担忧 。 但一回头 , 看着周围亲人们关切鼓励的目光 , 以及多日来陪伴他进行训练的医护「伙伴们」都在为自己加油 , 他暗暗地在心里告诉自己 , 「我没问题!」最终 , 李先生顺利通过测试 。
着急回归工作岗位 , 我擅自给自己强化了方案 , 这是个教训……又一次感染吓坏了我 , 「听话」太重要了
出院后的李先生心情和状态都「略有膨胀」 , 心想从之前只剩躺床上苟延残喘的半条命 , 到今天走着出医院大门 , 向大家挥手告别 , 已然是1年多以前做梦都想象不到的事 。 此时此刻 , 他的事业心又重回到这副逐步焕发出活力的躯体 。 他越来越希望自己快点康复 , 至少到达2018年第二次发病前的状态 。
「我无比怀念提着摄像设备能一口气爬上6楼那时的我 , 我心里琢磨 , 既然呼吸康复这么有用 , 能把我一点点变得健壮起来 , 出院时给我定的方案是不是我还可以再努努力强化一下 , 可能会好得更快 。 」李先生告诉采访人员 , 回到家后 , 他就在医生给自己定的康复方案上自己强化了一个方案 , 他来到小区的公共健身器材区练臂力 , 到附近公园蹬自行车 , 还让家人给自己拍照片发朋友圈以示鼓励 。
一做训练心率就会变得很快,强度大了吗?着急回归工作岗位,我擅自强化了方案,这是个教训——濒死绝望的“
文章图片
图2:李先生在家中和小区里进行训练 。
然而 , 李先生发的朋友圈照片很快被赵红梅主任看见并加以制止 。 李先生很不解 , 能恢复训练难道不是好事吗?为什么要制止呢?
「我跟他讲 , 你不能超越我们给你定的运动方案 。 因为我们给他的方案是经过计算出来的 , 是根据他真实承受能力情况评估出来的 。 每个患者出院时都有一套回家后继续进行呼吸康复训练的方案 。 我问他自己加了什么项目?他说自己去小区里练健身器械 , 还骑了自行车 。 我告诉他说 , 你这段时期还不能太过于疲劳 , 加项目就会物极必反 。 」赵红梅告诉采访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