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养生,尝“三鲜”忌“三事”

立夏养生,尝“三鲜”忌“三事”

本文转自:人民网

5月5日 , 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 , 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 , 立夏与立春、立秋、立冬并称“四立” , 代表着季节的转换与过渡 。 此时节 , 风暖昼长 , 草木繁茂 , 万物由生到长 , 绿意葱茏的夏日缓缓开启 。 我国各地流行着“立夏尝新”的习俗 , 所谓“尝新” , 就是吃一些这个季节的新鲜食物 , 民谚素有“立夏尝三鲜 , 一年病不沾”之说 。 那么 , 立夏时节养生要尝哪“三鲜”?立夏时节要遵循哪些养生原则?人民好医生《个人健康手册(二十四节气·立夏篇)》为您进行解答 。

第一鲜:苋菜
【立夏养生,尝“三鲜”忌“三事”】苋菜菜身软滑而味浓 , 入口甘香 。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 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蔬菜 。 夏天多食苋菜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 还有减肥排毒、补气养血的功效 。
第二鲜:黄瓜
黄瓜性凉 , 入脾、胃、大肠经 , 具有除热利水、清热解毒的功效 , 含有较多的果酸、果胶和纤维素 , 对天热引发的烦渴、咽喉肿痛有缓解作用 。 如果吃腻了炒黄瓜、拌黄瓜 , 也可尝试喝一杯黄瓜汁 , 能预防这个季节多发的口腔疾病 。
第三鲜:蒜苔
蒜苔性温 , 具有温中、补虚、调和脏腑的功效 。 蒜苔中所含的大蒜素、大蒜新素 , 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等细菌的生长繁殖 。 蒜苔主要用于炒食 , 或做配料 。 烹制时不宜过烂 , 以免辣素被破坏 , 杀菌作用降低 。 另 , 脾胃功能欠佳者最好少食蒜苔 。
忌贪凉饮冷
春夏养阳 , 日常当以温热饮食为主 , 寒凉冰冷的食物应该谨慎食用 。 特别是初夏阳升 , 饮食冰冷会使人体阳气受损 , 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肠胃疾病 。 聚会聚餐时饮酒要适量 , 更不可多喝凉啤酒 , 肠胃受到低温刺激后 , 容易出现腹泻、腹痛等情况 。 此外 , 夏季致病微生物易繁殖 , 食物易腐败、变质 , 肠道疾病多有发生 , 谨防“病从口入” 。
忌大汗淋漓
中医认为 , 汗血同源 。 汗出过多 , 易耗伤心的气血 , 会诱发胸闷、心悸等心脏不适 , 进而使各类邪气更易入侵人体 。 现代医学则认为 , 出汗过多 , 会导致体内的钾、钠等电解质紊乱和流失 , 进而使人出现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中暑等不适 。 因此 , 生活中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 , 一般夏季以舒缓运动为主 , 如散步、打太极拳、五禽戏等 。
忌大悲大喜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 , 即人的精神活动是由心主管的 。 立夏之后 , 气温升高 , 心阳旺盛 , 易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 , 故此时养生首先要调养精神 , 保持心境平和、心情舒畅、怡然自乐 。 尤其是老年人 , 应防止心浮气躁、大悲大喜 , 避免出现气血瘀阻导致急性心血管疾病 。 可以做一些有助于凝神静气的事情 , 如读书、画画、写书法、打坐、下棋、听古典音乐等 , 让躁乱的心平静下来 。
(本文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晋进行科学性把关)
立夏后阳气旺盛 ,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立夏时节饮食要遵循哪些原则?
初夏如何去暑湿、健脾胃?
立夏之后按揉哪些穴位补阳气?
……
一年有四时变化 , 有24个节气的更替 , 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气候 , 这些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 《个人健康手册(二十四节气)》系列 , 是人民网·人民好医生客户端邀请知名中医专家 , 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规律 , 通过防病调理、饮食养生、运动按摩等 , 调整人体节律 , 平衡阴阳 , 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应 , 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 想了解更多立夏养生知识 , 请点击查看《个人健康手册(二十四节气·立夏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