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小时候经常打的“屁股针”,见效快又便宜,为啥现在几乎不见了?

输液|小时候经常打的“屁股针”,见效快又便宜,为啥现在几乎不见了?

文章图片

输液|小时候经常打的“屁股针”,见效快又便宜,为啥现在几乎不见了?

文章图片

输液|小时候经常打的“屁股针”,见效快又便宜,为啥现在几乎不见了?

文章图片

输液|小时候经常打的“屁股针”,见效快又便宜,为啥现在几乎不见了?

今年60岁的刘阿姨不辞辛苦地拥挤在排队大军之中 , 然而她身体没有任何不适 , 常规体检结果也完全正常 。
那为什么要在急诊室排队?原来刘阿姨之前听说每年输液两次 , 不但能预防脑血栓 , 还可以活血化淤 , 于是也跑过来“凑热闹” 。
医生和她解释每年输液两次预防脑血栓的说法完全是谣言 , 但是刘阿姨却坚持要输液治疗 。
没办法 , 最后医生只能和她说 , 最近流感多发 , 要是在医院输液容易感染 , 反正身体没有任何症状 , 还是等过一段时间 。
听到这话 , 刘阿姨像是怕感染到什么病毒一样 , 拿起小包就往外走 。
那关于网传的“输液防病”的说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为什么现在很少打“屁股针”了?
临床采取的注射方式主要可分为这四种: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 。
皮内注射部位为前臂掌侧下段、上臂三角肌下缘等;皮下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大腿外侧等;肌肉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屁股、大腿外侧;静脉注射部位则在肘窝、手背、足背等 。
之所以肌肉注射会在屁股或是手臂 , 这与人体免疫细胞有关 。
免疫细胞遇到疫苗引入的抗原时 , 会将抗原输送到淋巴管 , 进一步传递到淋巴结 。 淋巴结接收到免疫信号 , 就会产生免疫应答 , 产生抗体 。
因此为了让抗原更好船体 , 就要选择包含免疫细胞、并靠近淋巴结簇的区域 , 而我们的屁股及手臂比较靠近淋巴结簇 , 且肌肉比较厚实 , 扎针进去不容易伤到骨头和深处血管 。

那为什么现在“屁股针”越来越少?其实是受多种因素影响——
减轻痛楚:屁股针头需要突破厚达3厘米左右的皮肤和脂肪组织 , 才能到达肌肉 , 然而屁股血管、神经丰富 , 每次打完针患者都觉得屁股发麻 。
避免伤害神经:屁股内侧有一根坐骨神经 , 若打针技术不成熟或角度不对 , 可能刺激到坐骨神经 , 影响走路 。
剂型变化:以前必须通过肌肉注射的药 , 随着医学的发展已经逐渐淘汰 , 现在很多安全性更高的药都无需肌肉注射 。
不过屁股针并非完全消失了 , 肌肉注射在不宜或不能实施其他注射方式等情况下 , 仍不可或缺 。

二、打针时 , 针芯里的那块肉去哪里了?
有网友发帖子询问 , 针芯是空心的 , 打针时那块肉去了哪里呢?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 , 有研究小组对此展开了实验探讨——
董老板的晒鱼场不正经研究小组准备了一个废弃不用的橡胶塞 , 及采购了一块200克的五花肉 , 并划分好区域进行体外、体内实验 。
体外实验中 , 研究小组采用不同型号的针头以三种角度扎入橡胶塞 , 发现不管哪一种角度 , 哪种针头 , 都能看见橡胶首先被针尖划出一道口子 , 然后橡胶被针管撑开 , 拔出针后又迅速合拢 。
体内实验中 , 研究小组以同样的方式扎入五花肉 , 结果发现针头够粗的(50ml、20ml) , 明显会看到针芯里带有肉组织;但细小的针头(5ml以下)则很干净 。

图源网络
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两层 , 表皮属复层扁平上皮 , 真皮则是致密结缔组织 , 有许多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 , 具有弹性和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