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首个口服PD-L1小分子抑制剂研究数据发布

近些年来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成为抑制肿瘤发展、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的杀手锏 。 其中代表性药物包括靶向CTLA-4的伊匹木单抗、靶向PD-1的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 , 以及靶向PD-L1的阿替利珠单抗[1] 。
虽然上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 , 逆转T细胞耗竭 , 释放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颗粒 , 从而杀伤肿瘤 , 并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但是 , 仍有40%-60%的患者对ICI治疗无响应[2,3] 。
值得注意的是 , 目前ICI疗法以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主 , 其高昂的治疗费用也往往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 。 与单克隆抗体相比 ,小分子抑制剂除了口服更方便之外 , 还具备半衰期短、制备工艺简单、价格较低、有效穿透血脑屏障、更易进入肿瘤微环境等优势[4] 。 虽然以往的研究发现某些小分子能够阻断PD-1和PD-L1的结合 , 但是并不具备较好的成药性[5] 。
近日 , 来自 美国Incyte公司的Jonathan Rios-Doria及其团队 , 在著名期刊 Cancer Discovery 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 他们发现 靶向PD-L1的小分子抑制剂INCB086550 , 能够阻断PD-L1介导的抑制性信号 , 激活免疫细胞 , 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功能[5] 。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基于PD-L1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另一种手段 , 丰富了ICI治疗方法 , 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
论文首页截图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口服PD-L1抑制剂INCB086550的药物特点和早期的临床表现 。
通过药物化学等手段 , Jonathan Rios-Doria团队发现INCB086550能够与人、猕猴和大鼠的PD-L1蛋白结合 。 同时INCB086550对人、猕猴和大鼠PD-L1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1 nM、4.9 nM和1.9 nM 。 相比之下 ,当浓度达到10 μM时 , INCB086550也无法抑制PD-L2与PD-1的结合 。 以上结果说明 INCB086550对PD-L1的抑制作用是具有选择性的 。
细胞学实验也进一步证实INCB086550能够显著抑制PD-1与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上人源PD-L1的结合 , 其IC50为13 nM , 且当INCB086550浓度超过160 nM时 , 抑制效果超过90% 。
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等实验结果表明 ,INCB086550和PD-L1单克隆抗体竞争结合相同位点 , INCB086550与PD-L1结合后 , 会导致抗PD-L1的单克隆抗体(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无法与CHO细胞上的PD-L1分子结合 。 活细胞显微成像技术进一步证实 INCB086550会迅速诱导PD-L1的二聚化和内化 , 并使其转移至细胞核内 , 降低细胞表面的PD-L1水平 。
团队|首个口服PD-L1小分子抑制剂研究数据发布
文章图片

小分子化合物INCB086550抑制PD-L1表达 , 并促使其内化
有趣的是 , Rios-Doria团队发现肿瘤细胞表面PD-L1水平越高 , INCB086550的IC50越低 。 他们认为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高密度的PD-L1更便于二聚化 , 从而促进其内化 , 导致表面PD-L1水平下降幅度更大 。 这一结果也暗示 ,对于高表达PD-L1的肿瘤类型而言 , INCB086550的治疗效果可能更加理想 。 虽然INCB086550遇强则强 , 但其抑制作用并非长期存在 , Rios-Doria团队发现 ,停止使用INCB086550后 ,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上PD-L1水平会迅速恢复 。
至于INCB086550的作用机制 , Rios-Doria团队发现 INCB086550阻断PD-L1后 , PD-1/PD-L1通路被阻断 , 导致PD-1招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能力下降 , 从而增强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信号强度 , 促进人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分泌IFN-γ , 达到与阿替利珠单抗相类似的效果 。
团队|首个口服PD-L1小分子抑制剂研究数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