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志消沉到直面生活,病痛中的音乐家们如何选择

本文转自:上观
从意志消沉到直面生活,病痛中的音乐家们如何选择
文章图片
病痛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 , 对音乐家们来说同样如此 。 他们面对疾病时的种种心路历程 , 都体现于他们的创作或演奏中 。
了解音乐家们在病痛中的真实选择 , 或许会让我们对音乐、对人生有所感悟 。
贝多芬
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是最著名的与疾病斗争的音乐家之一 。 最初发现自己患有耳疾时 , 他如同五雷轰顶 , 30岁出头就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斯塔特遗嘱 , 流露出自杀倾向 。
事实上 , 贝多芬完全失去听力是49岁之后的事 。 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 他想尽各种方法面对疾病 , 接受现实 , 调整自己的生活 。
既然决定扼住命运的咽喉 , 就要想出现实的应对办法 。 贝多芬先后找过很多助听器 , 当时没有小巧的电子设备 , 他只能通过一些便携式喇叭形的助听器来放大声音 。
贝多芬的传记资料中记录了一些在今天看来奇形怪状的助听器 。 其中有些尺寸相当大 , 而贝多芬本人的身材并不高 。 据一位钢琴家回忆 , 直到看见那些助听器的实物 , 他才明白作曲家为了对抗听力下降是多么不遗余力 。
耳疾发端于贝多芬的中期创作以前 , 其后 , 最伟大的贝多芬呈现在人们面前 。 可惜的是 , 作为钢琴家的贝多芬“消失”了 。 其实 , 贝多芬的钢琴演奏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 耳疾却让他的演奏变得难以为继 。
当贝多芬的听力完全不能捕捉演奏者的声音后 , 他就在弦乐四重奏的排练中 , 通过注视演奏家们的运弓 , 从弓速来判断基本速度 。 其实 , 贝多芬面对耳疾的整个过程与很多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从最初的意志消沉 , 到重新面对生活 , 想尽各种办法面对疾病 , 尽可能地与疾病和平相处 , 最终打开新的局面 。
从意志消沉到直面生活,病痛中的音乐家们如何选择
文章图片
舒曼
化精神痛苦为艺术魅力
与贝多芬患有耳疾不同 , 作曲家舒曼遭受的病痛是精神层面的 。 观察这位天才作曲家从拥抱幸福(同克拉拉结婚) , 到疾病缠身 , 最终殒命于精神病院的过程 , 会有一种鲜明的感受 , 那就是力不从心 。
聆听贝多芬富有英雄气质的音乐 , 很多人会觉得他本人也有类似的气质 。 贝多芬获得了公众极高的肯定 , 舒曼则相反 , 他的创作得到了内行的认可 , 公众却常常感到隔膜 。 他的很多作品即使现在听来也是新颖 , 或者说是奇特的 。
在生活中 , 舒曼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人 。 他敏感 , 热衷文学 , 怀古而热爱幻想 , 在浪漫主义的语境里 , 这些都是富有魅力的表现 。 可对一个切实投入家庭与社会生活的人而言 , 这些特点常常会帮倒忙 。 舒曼的妻子克拉拉为了照顾他、迁就他 , 影响了自己的钢琴演奏事业 。
当我们从创作的层面来认识这位音乐家时 , 就会感受到他的特点 。 他内心的痛苦经由艺术的呈现变成了一种魅力 。 在舒曼的音乐中 , 我们不难发现他与同时代的艺术家 , 或与他的前辈相比 , 有点“不正常” 。 许多突如其来的情绪的急转 , 许多小作品各自映照的独立世界 , 彼此匪夷所思地连接在一起 。
当舒曼明确意识到自己的精神问题后 , 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修改 , 将一些可能让人们发现他精神问题的迹象抹去 。 不止一位钢琴家曾经指出 , 这样的修改影响了舒曼在创作中独树一帜的性格魅力 。 舒曼入院治疗后 , 依旧维持创作 。 可惜在他去世后 , 不少作品被克拉拉以及他们共同的朋友——小提琴巨匠约阿希姆销毁了 。 因为他们感到这些作品有损舒曼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