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上观本土疫情发生以来|幸好有你们!闵行“大白”那些不为人知的日与夜

本文转自:上观
本土疫情发生以来 , 采样人员连夜采样 , 检测人员轮番上阵 , 转运梯队全力转运……他们吃饭没有时间点 , 喝水、上厕所都要挤时间 , 困了累了就地打个盹儿 , 默默守护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 。
不允许任何一个隐患从手中溜走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 核酸采样只要几秒钟就能完成 , 但对核酸检测人员来说 , 这只是工作的开始 。 标本被送到PCR实验室后 , 需要经过样本录入、试剂配制、核酸提取、加样、检测、结果判断、数据整理及出具报告等一系列复杂且耗时的步骤 , 每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失误 。
本文转自:上观本土疫情发生以来|幸好有你们!闵行“大白”那些不为人知的日与夜
文章图片
据介绍 , PCR实验室检测人员早就开启24小时不间断排班模式 。 检测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 , 戴着N95口罩和护目镜 , 身处密闭的负压空间 , 通常要从早上八点工作到下午一两点 , 又要从下午两三点工作到晚上八九点才能走出实验室 。 然后 , 等所有的检测报告都打印出来 , 确认都没有问题 , 才算完成当天的工作 。
随着样本量的增多 , 实验室的工作节奏也更快了 , 第三方实验室及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日夜运转不停歇 。 在安静的实验室里 , 每位检测人员都在低头忙碌 , 耳畔除了生物安全柜的循环风声就是自己的呼吸声 。 连续六七个小时 , 他们不吃东西、不喝水 , 更不能上厕所 , 脑子里想的就是怎样把检测做得又快又准确 。
本文转自:上观本土疫情发生以来|幸好有你们!闵行“大白”那些不为人知的日与夜
文章图片
3月16日一早 , 区疾控中心值完夜班的郑蕴之慢慢走出实验室 , 她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值夜班了 。 “这次疫情 , 我们实验室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 ”虽如此 , 他们始终坚守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 精准追踪病毒 , 不分昼夜地做着繁重而精细的工作 。
不是在出车就是在出车的路上
小区封控了 , 孕妇临产 , 120转运;隔离点人员隔离期间需要就医 , 120转运……这些穿着防护服 , 伴随着急救车鸣笛奔走在闵行的“大白”就是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的转运梯队队员 , 一群工作、生活在严格闭环管理中的防疫“摆渡人” 。
本文转自:上观本土疫情发生以来|幸好有你们!闵行“大白”那些不为人知的日与夜
文章图片
朱兴龙是转运梯队的一名队长 。 从3月1日开始 , 他和同伴一直坚守在急救车上 。 随着封控小区的增多 , 紧急任务接踵而来 , 不是在出车就是在出车的路上 , 吃饭只能见缝插针 , 睡觉时间也屈指可数 。
某天凌晨3点15分 , 朱兴龙接到通知 , 梅陇某封控楼栋有一名足月孕妇需要送到医院 。 他和搭班同伴马上出发 , 把急救车开到单元楼下 , 接上孕妇后疾驰而去;凌晨4时 , 顺利将其送至指定医院 。 这只是他们工作的一个小片段 。 只要在岗 , 24小时待命 , 电话铃声响起 , 迅速穿好防护服 , 准备好相关物品 ,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
本文转自:上观本土疫情发生以来|幸好有你们!闵行“大白”那些不为人知的日与夜
文章图片
“加上统筹、洗消等工作 , 完成一项任务大概半小时到1小时 , 基本上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 。 ”朱兴龙说 , 白天精神还好 , 晚上特别是后半夜容易犯困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他们要么把收音机声音开得大一点 , 要么通过对讲机和同伴说话 , 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打起精神 。 “当然 , 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功能性饮料 , 不过也不敢多喝 。 ”
采样不遗漏任何一个个体
小区或公共场所 , 封控之后要第一时间进行核酸采样 。 但核酸采样并非刮刮喉咙、捅捅鼻子那么简单 , 从准备封控到完成最后采样 , 忙到凌晨是常有的事 。